“飛機餐”也能吃出格調(圖)

還記得在火車、飛機上吃飯是什么樣的情景嗎?如果你之前的經歷不算愉快,那今天記者帶你走進的“火車”、“飛機”餐廳,或許能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受。
如今,各種菜系搶占飲食市場,光是菜式口味已經不足以滿足吃貨的追求。于是,有的商家就“搞搞新意思”,在就餐環境上大做文章。老舊火車車廂,仿真飛機艙,在這些餐廳里,食客吃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一種格調,一種體驗。
在“東方快車”里品法國大餐
30多年的火車車廂改裝而來
在廣州沙面街頭的一個小院子里,樹影婆娑下擺著一節火車車廂,它在沙面足足待了13年。這車廂是“真家伙”,20世紀80年代的綠色鐵皮火車。
13年前,院子的第一任主人花費了不少金錢和精力將這節服役了二十多年的火車車廂從鐵路搬到沙面這個院子里來,將其進行內部改裝,變身餐廳。最初取名“車站酒廊”,不過是來往客人歇腳喝杯酒水的地方。8年前易主,內部重新整修,更名“火車頭法國西餐廳”,主營法國料理。
步入車廂內部,明顯感覺比當下的火車要寬敞許多。這一任主人家是一位法國紳士,熱愛旅游的他按照20世紀有名的法國豪華列車“東方快車”的風格來布置車內——地中海風格的燈飾,皇室風格的金銀邊窗簾,絲絨感的桌椅。這里頭沒有動過的,是腳下的木地板。三四十年過去了,木地板表層被來往行人的腳磨得發光發亮,歲月的痕跡烙刻在其上,紋路是那般的自然。

口味地道 吃法正確才對味
“火車頭”的法國主人堅持傳統法國味道,這讓一些外國食客很高興,卻也讓不少本地食客不大適應。法餐其味濃郁,吃法講究。若是吃法不對,可能難以愉悅。就拿經典的法式鵝肝批來說,法國人的吃法是充分利用配搭的法包,優雅地將鵝肝擦在切片的法包之上,如同抹黃油,再細品鵝肝的香醇。而不是棄法包,一刀切下一塊鵝肝,像吃雪糕一樣地往嘴里塞,這樣想不油膩都難。
再說另一道經典菜“勃艮第蝸牛”,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將蝸牛從殼里夾出來放在法包片上,就著法包送入口中。你以為這殼純裝飾?NO!煮制蝸牛的牛油和香蒜滲入殼底,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此,捏一小塊法包,蘸點著汁液嘗嘗,其中美妙不言而喻。法包在法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貫穿于整一餐,你看它低調地躺在某一個角落里,實際上卻是“少了它不行”!吃不同的菜,配的法包也不同。大廚說,與鵝肝批相配的是相對較硬的面包;配搭蝸牛的是沒烤過的,較軟的法包。這里的法包是用黑麥做成。
卡酥來砂鍋和法式油封鴨腿是這位法國紳士引以為豪的家鄉菜。泡水48小時后用鴨湯煮軟的白蕓豆,用鴨油泡過的豬上腦肉、圖盧茲香腸,還有十多款香草一同燉煮2個半小時而成;后者甘香,鴨腿肉細嫩到你只要用叉子輕輕一劃就能將其輕松挑開。這鮮嫩的鴨腿處理起來絲毫不簡單,先用胡椒和橄欖油腌制上12個小時,再用60℃油溫泡上半個小時直到鴨皮泡軟,鴨肉泡熟,再入烤箱烤脆那層皮,是最傳統的法式做法。

在“飛機艙”里切果木牛扒
仿真直升機價值不菲
在人們的印象中,飛機餐大多比較簡單,權且只能“對付”一下胃口。但在東莞厚街萬達的法蘭度航空主題餐廳的“機艙”里,你卻可以享受豐盛美食。
整個餐廳有仿真巨型機頭、機艙,在蔚藍星空的襯托下,各種設施都極為逼真。整個機艙分為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三部分。室內室外還有1:1仿真外星人雕像、身著宇航服的宇航員,以及仿真火箭、回收艙等。而花費不菲的仿真直升機更是“亮瞎”眼球,可容納兩人同時就餐,浪漫求婚或是吃頓情侶餐,自然分外“有范兒”。
“空姐”幫你切扒上菜
食客一走進餐廳,穿著空乘制服的服務人員便會像登機時一樣引導你入席落座。在空姐的幫助下慢慢享受一份果木牛扒,仿佛是一種別致的“旅行體驗”。
“我們所選用的澳大利亞雪花牛扒,為第七至第八肋骨之間的最好部位。”據餐廳總廚透露,將牛扒自然解凍、排酸兩小時,加入胡椒、孜然、香料等腌制兩小時左右,以使其充分入味。當特制烤爐內的荔枝木、龍眼木熊熊燃燒,爐溫升至約300℃時,直接放入牛扒烹烤。“和傳統面板直煎不同,這樣可以讓牛扒6面同時受熱,從而均勻鎖住肉汁。”這樣果香味比較濃足,牛扒表面也會留下一道道烙印。當然烹烤過程中,每間隔5分鐘左右還需翻面再烤,前后烤約10分鐘即可新鮮出爐,略略刷抹一點香油增加亮澤與香味。沿著紋路切成大小均勻的肉丁,趁熱品嘗其肉嫩汁溢,并有一股果木香味暗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