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妞和日本妞的中國空姐生活
安娜:去河的對岸生活
和許多人一樣,第一次見到安娜是在海航的宣傳海報上。在新聞發布會的背景板上,有這么一名金發碧眼的姑娘,身著海航制服,笑得很甜美。見到安娜本人是在3月17日海南航空2016年乘務員全球招聘啟動儀式的發布會上,安娜是當天發布會的主持人之一。一口流利的中文,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樣一名俄羅斯姑娘是怎么跨過千山萬水來到中國的?她的中文怎么會說得這么好,是什么樣的契機讓她來到海航,成為一名乘務員的?一連串的問題從我的腦子里蹦出來。在征得了她的同意后,我們選擇了一個陽光正好的下午,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采訪。
安娜的中文非常好,整個采訪,我們幾乎全部是用中文溝通的。安娜的家鄉是在俄羅斯和中國接壤處的一個叫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城市,她告訴我,她的家鄉與中國之間只有一條河的寬度,這條河在俄羅斯叫阿穆爾河,在中國叫做黑河,乘船的話只要10分鐘就可以到達中國的黑龍江省黑河市。所以,從小她就覺得中國離得很近,就在河的對岸,小小的安娜心中有一個夢想——長大后一定要去河的對岸看看。上大學選擇專業時,安娜選擇了漢學專業,她很認真地告訴我,她的專業不止是學中文,“在大學時,中國的文化、經濟、政治、語言等所有與中國相關的知識,我們都要學。”說起這個安娜很驕傲,“我還記得第一次來中國是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也是4月初,當時的北京也是像現在這樣的天氣,已經春暖花開了,很漂亮。要知道,俄羅斯的4月份還是很冷的,我當時一下就愛上了漂亮的北京。”本科畢業之后,帶著俄羅斯老師傳授的中國知識,安娜來到中國,她認為想要學好中文,最好的方式就是來中國。“最初我做過導游、做過翻譯,還做過助理……但最終我選擇了海南航空。”安娜說。
如今,安娜進入海航已經7年了。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海南航空在北京招聘的信息,于是就和幾名“老鄉”一起去面試了。經過層層選拔,安娜順利地進入了海航。起初的培訓令安娜至今記憶猶新:“剛到海口參加新乘培訓的時候,我們覺得很新鮮,因為終于進入海航了,要成為乘務員了,很開心。”在培訓的日子里,除了緊張嚴格地訓練,對于外籍乘務員來說還有生活上的不適應,因為這里的環境畢竟與他們從小長大的地方有差異。“剛開始培訓時,我不能適應的是吃飯時要排隊。那么多人一個排在一個后面,覺得很特別,因為我以前從來沒見過。不過,慢慢地我就習慣了”。
培訓結束后,安娜順利地通過了考核,但是對于安娜來說,接下來對她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由于種種原因,安娜雖然已經成為一名乘務員,但上機飛行的通知卻遲遲沒有下來,同期的小伙伴有幾名都選擇了放棄,而安娜卻選擇耐心等待。如今安娜笑著說:“現在回頭看看,自己還是很‘成熟’的,沒有輕易放棄。也是和海航有緣分,和這個職業有緣分。”
第一次飛行時,安娜很興奮,因為終于成為一名真正的空姐了,期待已久的藍天與她朝夕為伴。至今,她還記得,那天是從北京飛往昆明,“那天天氣很好,我早早地就起來準備,太開心了,開完準備會,我按照程序把所有的工作做好,幫助旅客安放行李,乘務長還特意過來看看我,看到我完成得很不錯,她表揚了我。”安娜回憶著第一次飛行,興奮得像個孩子。“艙門關閉后,通過小窗,看著航站樓越來越遠,感受著飛機離開地面,拉起騰飛,然后穿過云層,那感覺太棒了!”
飛行的日子雖然每天重復,但是對于安娜來說,每一天都是新奇的,穿上制服,飛越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和不同的同事配合工作,遇見不同的乘客……它們是安娜堅持這份職業的動力。雖然是金發碧眼的歐洲面孔,但是流利的中文給她帶來了許多便利。在航班上遇見這樣一名外籍乘務員讓很多旅客都覺得很新鮮、很特別,尤其是在聽到安娜用中文為旅客提供服務時大家都覺得很親切,希望和她合影留念,通常安娜都會盡量滿足旅客的需求,但是如果工作非常忙的時候,她也會和旅客說抱歉,不方便拍照。安娜說,這份工作帶給她一個世界,因為她喜歡旅行也喜歡探索。“我非常喜歡旅行,喜歡到不同的城市去看看,海航近年開通了許多國際航線,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探索不同的地方。”安娜說起旅行就滔滔不絕。她告訴我,每次執飛國際駐外航班任務的那幾天,她喜歡自己走走看看,不用電子地圖,“因為我喜歡迷路,迷路的時候就像探索一個新世界,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這些美好的經歷就像一串項鏈上的天然珍珠一樣,在安娜的回憶中閃閃發亮。
海航在2015年開通重慶—羅馬、西安—羅馬的航線后,安娜有機會到期待已久的意大利去轉轉了。在一次飛行駐外時,她決定去看看五彩斑斕的五漁村,由于火車到站的時間是凌晨5時,那個時間的五漁村還在睡夢中,沒有像北京晨練、遛早兒的大爺,也沒有酒店老板早早開門做生意,安娜只能自己閑逛。因為意大利人的英文并不是很好,溝通起來不是非常流暢,這名俄羅斯姑娘有點兒犯難了,思考著自己接下來如何安頓。直到發現了一家中國餐館,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走了進去。當老板發現眼前這個金發碧眼的俄羅斯姑娘,講著滿口北京話時,感到無比驚訝。這是一家早期移民意大利的華人,老板15年前來到意大利開餐館,一直都沒有回過中國。安娜告訴他們自己是從北京來的,還給他們講了北京這些年的變化、中國的變化。小小的餐館里,安娜的描述勾起了他們濃濃的思鄉情。老板一家熱情地邀請安娜免費留宿,拿出很多好吃的招待她,還給她介紹五漁村好玩兒的地方、最棒的賞景處……這段奇妙的緣分讓安娜很感動,覺得自己太幸運了,而這段旅程中的緣分是海航帶給她的。臨走時,老板一家人依依不舍,安娜告訴他們,海航開通了羅馬—西安、羅馬—重慶的航班,萬水千山只要10個小時就可以回家了,可以隨時回家看看。對于安娜來說,中國、北京已經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榎本紘子:簡單快樂的日籍空乘
日本姑娘榎本紘子是個中國通。與她聊天特別愉快,甚至完全感覺不到面前的是個“歪果仁”。紘子說:“在航班上也是如此,現在幾乎所有旅客都不會發現我是日本人。”
18歲時,紘子來到中國,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一名國際學生,主修國際關系專業,并在大三時獲得去英國倫敦交換留學的機會。“3+1”的海外學習,為這個原本中文零基礎的日本女孩打開了中英兩國語言的大門。不過,真正讓她語言突飛猛進的,還是在海航工作的8年。“因為每天都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環境與交流決定我的語言能力會越來越強”。
2008年,海航首次招聘外籍空乘,已經在大阪機場工作的紘子得知這個機會立刻報了名。那一年,海航總共招收了5名外籍空乘,其中唯一的一名日籍空乘便是紘子。
說到為什么想去應聘空乘,她告訴記者,因為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之前在機場做代辦的時候,天天在辦公室內對著電腦,能見面的人很少。而做了空乘,每天都能見到不同的人,每名旅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而空乘要做的就是盡力讓每名旅客都滿意。
如今,紘子已經晉升為海南航空的客艙乘務長,從管理自己到管理一個團隊,她也深深感受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作為一個敢于接受各種挑戰的女孩,她很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每當看到旅客的一個微笑,聽到他們回復的一聲“謝謝”,我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就是榎本紘子,一個簡單又快樂的人。
記者:對于空乘這個職業,你是怎樣理解的?
紘子: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有挑戰,也比較辛苦,但是每天能見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他們交流其實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每一名旅客滿意,這也是所有乘務員的心愿。
記者:工作這么久,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紘子:前幾班的飛行讓我印象最深刻。一般在執行每次航班任務時,低號位的乘務員都要向旅客介紹客艙緊急出口的注意事項。那個時候,我的中文不是特別好,再加上剛剛開始飛,面對的都是中國旅客,心里很緊張,壓力非常大。我記得,當時有一名坐在緊急出口后面兩排的旅客在飛行過程中寫了一張意見卡,說我態度非常好,對緊急出口的介紹非常認真具體,那是我第一次收到旅客寫來的表揚卡,回去以后我便感動地哭了。
記者:晉升為乘務長之后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紘子:成為乘務長后,要適應角色的轉變。在此之前,我是一名乘務員,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但現在作為乘務長,我要管理好一個團隊,所以身上的擔子會更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放乘務長之后,有一名乘務員對一名難纏的旅客態度并不是很好,這名旅客就找到我反映情況。后來,我就一直蹲著和那名旅客聊天,安撫她的情緒。之后,我還要教育當班的那名乘務員。那個時候覺得挺難的,必須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
記者:外籍乘務員的成長路徑是怎么樣的?
紘子:從學員開始,到飛經濟艙的乘務員,到負責廚房和機供品的乘務員,到頭等艙乘務員,最后才能到乘務長。
記者:和日航或全日空的空乘相比,你覺得和中國空乘有差異嗎?
紘子:其實沒什么差異,現在亞洲的空乘服務態度都很好,飛機硬件設施也越來越先進,大家都很重視服務。但是,可能日本空乘的工作量會比較大,從乘務員的配置上來說,我們海航的波音737航班,如果是飛國際航線,會配5名乘務員,我從北京飛大阪(回家)的時候,坐過幾次全日空的航班,她們也是波音737飛機,但是只有4名乘務員,從起飛忙到落地,幾乎沒有時間休息。
記者:現在都飛哪些航線?
紘子:國內、國際航線都有,國際航線飛的比較多的是美國、德國和比利時。
記者:最喜歡的中國城市是哪里?
紘子:非常喜歡上海,因為大學3年都在那里度過的,對每一個地方都很熟悉,好多同學也都在上海,就像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樣。
記者:最喜歡的航線是哪一條?
紘子:最喜歡比利時航線,北京飛布魯塞爾。這是我飛的第一條國際航線,也是8年中,我飛得次數最多的國際航線。比利時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小鎮,而且有很多美食,比利時巧克力、啤酒都聞名天下。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