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為什么沒有郭德綱相聲 閑扯機上娛樂從看電影說起
國慶長假路上,朋友問我飛機上的娛樂系統里有相聲欄目,但都是老活(老段子),唯獨沒有郭德綱相聲,同樣作為鋼絲的飛哥也鐘愛他的段子,尤其是濟公傳,全本16集特別適合長途飛機上聽。朋友說聽他的段子能樂一路,為什么就沒有我也不知道,但我給了他3個電話讓他去問問,95583、95539、95530。假如機艙變成了戲園子,那熱鬧場景不可想象。
郭德綱:坐飛機得系安全帶,要是不系你比飛機早到機場。
在50年前坐飛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是飛長途航班,沒有電影、手機、PAD,出了偶爾的聊天,剩下的就是閉目養神了。
50年來,機上的娛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說到客艙娛樂發展,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和如今在娛樂系統盛行的客艙里,看書被視為有品位的象征,但早期坐飛機能娛樂的只有看報看書撩妹。為了讓撩妹不枯燥,50年前有一家航空公司開始嘗試把電影搬進機艙,在當時這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即使在寬敞頭等艙也不能完全搭載“機上電影院”,過于狹窄的空間無法安裝投影設備,而且電影的外放聲音也會影響乘客的舒適體驗,但這一切在二戰后都發生了改變。
戰后經濟復蘇,跨洋長途飛行量大幅增加,比如接近20個小時的行程里,飛機上的娛樂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人們對于機上電影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終于在1966年,法航將電影熒幕搬上了飛機,正式向乘客們提供服務。比如巴黎-東京航班上放映兩部電影為乘客解悶。
1966年5月,在巴黎-紐約航班上,法國導演路易·馬勒執導的電影《江湖女間諜》的放映,讓很多航空公司關注這一新生的娛樂形式,而在當年機艙電影也成為了當時機上娛樂的新熱點。
“機上電影院”開始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更多飛機上,航空公司將投影儀隱藏在飛機客艙天花板中,將可伸縮的放映屏幕安裝在客艙。獨立耳機的聽筒,雖然現在來看這些設備過于老掉牙,但在當時已經足夠新潮了。
隨著機上電影的廣受歡迎,更多種類的機上娛樂也被提出,范圍之廣,上至立體聲交響樂,下到新聞簡報,這些豐富的機上娛樂也被美稱為“空中的慶典”。
早期的客艙投影電視,亮度低、畫質渣,只有前排乘客能看清。先比很多人都做過這樣的飛機,國內早期的波音767上這種設備是標配,還有聽筒式耳機。
國內航空公司波音767上的投影機,是個人娛樂系統的鼻祖。
從大屏幕到小屏幕,90年代末,在每個客艙前部占用太多空間的放映大屏幕被座椅靠背上的獨立小屏幕取代,實現了每位乘客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機上電影院”。航空公司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奪戰,用個人娛樂系統征服乘客的心。
全日空早期的座椅電視,小屏幕、低像素,但滿足了每個人的觀看需求。
挪威航空公司娛樂系統以Android 系統為基礎,設計出新一代的機上多媒體影音娛樂系統,乘客可以觸控操作看電影、玩游戲、購買零食、飲料,或者查看飛行地圖。
航空公司正在挖空心思占據你的注意力。
盡管其設備購買和維護成本較高還經常故障,但是“人有我也要有”的情結以及為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基本上每家運營遠程航線的航空公司都安裝了這類設備。阿聯酋航空用更大尺寸的顯示屏,海量的視頻資源開啟全艙娛樂互動。
還有更加私密的獨享大屏。
航空公司為旅客提供愉悅的機上娛樂體驗,并非“無利可圖”。到2015年,來自機上娛樂系統的收入達到15億美元。如果能夠充分發掘,未來機上娛樂系統還將有可能成為航空公司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所以其應該被看做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一種無收益的成本支出。許多國外航空公司已經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潤,諸如客艙娛樂平臺商業廣告收入、內容豐富的機場免稅品商城等。
個人娛樂系統是否會空中WIFI被取代?
有人預測個人娛樂系統將消亡,乘客將更多地使用個人電子設備,個人電子設備中包含了旅客自己個人定制的內容。同時機載WiFi正在成為時尚。乘客不僅有自己預先存儲的內容,而且還可加入機載無線網絡,隨時訪問互聯網或者刷社交平臺。
數據顯示,去年,提供無線上網服務的客機數量同比增加了60%,而在18歲~24歲的乘客當中,75%的乘客希望能使用無線上網。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使用多個屏幕,在辦公室和家中同時使用多個設備。因此,當人們在IPAD上看電影時,在另一塊屏幕上回封電子郵件,干干自己的工作。
將無線網絡引入艙內嵌入式IFE,通過乘客自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可以提供第二屏的能力。簡單地通過加入飛機網絡,乘客可以享受在辦公室或家里的靈活性,多項活動一并進行。一邊看各航空公司提供的電影,一邊使用自己的蘋果電腦上網購,這樣兩個屏幕可以同時使用。
未來。。。
未來個人娛樂系統出了繼續強化旅客出行體驗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得到提高。例如,用眼動跟蹤技術嵌入到機上娛樂系統中,用眼睛控制屏幕,可以在乘客視線離開時自動暫停播放內容;使用定向音響,乘客將不再使用頭戴式耳機,定向音響可以像聚光燈一樣將聲音傳遞到一個特定的區域。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技術和市場的雙向推動。就像機上WIFI,有人將天上的飛機形容為信息孤島,但這塊孤島成為航空公司競相爭奪的經濟開發區,誰更懂得旅客的心,誰就抓住了他們的錢包。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