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西藏民航正式通航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內海拔7000米以上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受地勢和氣候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被視為“空中禁區”。生活在這里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片高原。
1965年3月1日,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通航。飛機在當雄落地的那一瞬間,西藏各族人民的航空夢圓,歷史也定格成了永恒。人頭攢動的布達拉宮廣場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鑼鼓齊鳴,載歌載舞。從那時起,西藏不再遙遠。
55年來,一代又一代西藏民航人與天斗,與地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雪域高原創造了民航運行的人間佳話。
突破“飛行禁區”
上世紀40年代,經西藏的“駝峰航線”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500多架飛機,2000多名飛行員犧牲在這條航線上。
1956年初,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辟北京至拉薩的民用航線。3個月時間,建設者們靠著簡陋的設備工具,肩挑背扛,在拉薩市北面180公里處、海拔4230米的當雄草原上“推”出了一條簡易跑道。經過10年反復試驗,1965年3月1日,一架伊爾-18型飛機從北京起飛,次日飛抵當雄機場,西藏正式通航。民航拉薩站同時成立。1966年11月23日,當雄機場結束歷史使命,民航轉場至雅魯藏布江畔的貢嘎機場。
1956年,世界屋脊第一座機場(當雄機場)破土動工
拉薩機場早期住房
拉薩機場老航站樓
拉薩機場老國際侯檢室
通達航空網絡
經過55年發展,西藏機場從1個到5個,“十四五”期間將達到8個;航線從1條發展到103條;通航城市從2個發展到51個;進出港航班從每周1架到日均150多架次;年旅客吞吐量從0.44萬人次到575萬余人次。“成拉復線”上飛機有序穿梭,地面臺站發出的信號熠熠閃閃,機場各類先進保障設施設備裝備一新,3個新機場、1條新跑道、1座新候機樓呼之欲出。以拉薩貢嘎機場為樞紐,區內其他機場為支線,輻射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份的航線網絡已初步形成,民航的便捷性突顯,1日之內,11家航空公司可以讓旅客全天候暢達全國各地以及周邊諸多國家。
拉薩貢嘎機場
昌都邦達機場
林芝米林機場
阿里昆莎機場
日喀則和平機場
歷史性變化的背后,是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巨大提升,是西藏民航人的主動求變、擔當作為。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未來,西藏的航空網絡通達性必將進一步擴大,輻射區域、惠及人群也將進一步拓展。
拉薩貢嘎機場T3航站樓混凝土結構全面封頂
創造安全紀錄
55年里,西藏民航人一直把確保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克服高寒缺氧、飛行條件復雜等困難,創造了“在世界平均海拔高度最高、面積最大和最難飛行的地區安全飛行時間最長”的記錄。
1965年,民航拉薩站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飛行安全委員會,負責監督檢查和部署全站安全工作。實行安全生產講評制度,把各類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實行首長飛行值班制度,便于站(局)領導在值班時間內,參與組織飛行指揮,及時果斷地解決各種應急事件。這些制度沿用至今。
1994年,民航西藏區局開始同下屬單位簽訂《安全責任書》,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層層落實;自此,民航西藏區局每年都和下屬單位簽訂《安全責任書》,年終進行考核,兌現獎懲。
簽訂安全責任書
邁入新時代,西藏民航安全管理也進入了系統安全管理階段,管理理念也實現了進一步更新!睹窈轿鞑貐^局安全生產黨政同責辦法》等多個規范化規章制度的出臺,RNP、ADS-B等先進導航監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科學評估、隱患風險排查治理的不斷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進一步筑牢了安全生產基礎,提升了安全運行品質、裕度,西藏民航也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安全運行經驗,樹立了世界高高原機場安全運行的典范。
2006年6月26日,國航空客A330,RNP驗證試飛成功
ADS-B試用
助航燈光
正是得益于一脈相承的安全文化,得益于嚴密的組織體系,得益于西藏民航人代代刨耕的精神土壤,2020年新春,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民航西藏區局全員迅速行動、科學有力部署,截至目前實現了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運輸的兩不誤,得到上級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引領百姓“幸福路”
作為西藏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堅力量,西藏民航被社會各界親切稱為通往祖國內地的“空中金橋”,西藏的“運輸保障線”、“空中生命線”、“民族團結線”和“社會進步線”。
55年里,西藏的變化是巨大的。地面的“天塹”依然存在,空中卻早已變“通途”。從天邊阿里,到茶馬古道;從后藏,到西藏江南,民航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四通八達的航空網絡將西藏和祖國內地緊緊相連的同時,便捷了人民群眾的出行和貨郵的往來,彰顯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快速與活力。走進城市、鄉村,走到大街小巷,琳瑯滿目的異地商品、隨處可見的“背包客”,無一不彰顯著民航帶來的顯著變化。而在天邊阿里,民航更成為危重病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高速通道。
病危旅客轉往內地治療
55年里,機場周邊的變化是巨大的。1966年拉薩機場由當雄轉場貢嘎時,這里還是一片荒涼的河灘地。貢嘎機場的建設,突破了單一運輸功能,通過與多種產業有機結合,形成頗具帶動力和輻射力的“臨空經濟區”。20年后的1985年,甲竹林村有了40戶人家,進出機場的道路成了街道,有一、兩家小店,F在,如今的甲竹林村已發展到200多戶人家,人口近千人,超市、旅館、飯店、休閑場所一應俱全,儼然一個繁華的航空港,居民收入、居住條件都有了質的飛躍。
55年里,醫療、教育、就業、餐飲、旅游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發生著巨大變化,而這些,都與民航的發展正相關。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民航將繼續發揮無可替代的優勢,為促進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更大貢獻。
55年開天辟地。航線經緯交錯間,西藏民航將迎來更為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
。ㄙZ振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調研航站區管理部復工復產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