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借馬航MH370事件警告民航網絡攻擊威脅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3月25日報道,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晚間宣稱根據一組新的衛星數據判斷,可以確認失聯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墜毀,無人生還。墜機原因尚不明朗,據稱網絡攻擊曾被列為可能的原因之一。有關專家雖排除黑客襲擊的可能性,卻明確警告現有的飛行民航控制系統易受網絡攻擊。
2013年4月于阿姆斯特丹召開的網絡安全會議上,一名西班牙網絡安全專家兼飛行員Teso展示了如何通過智能手機應用襲擊飛行控制系統。歐洲和美國當局稱Teso所用的試驗系統與實際的飛行系統并不一致,因而否定了這一說法,但是其他網絡安全專家卻支持這種可能性。英國前政府反恐顧問萊維斯利(Sally Leivesley)向《倫敦周日快報》透露,“通過手機可以向預先設置的惡意軟件發送信號并發出一系列指令。犯罪集團或者有政府背景的黑客均可以通過飛機上的娛樂設備侵入主要的電腦系統”。
據報道,其他網絡安全學者也警告稱,通過在上傳至飛行管理系統的數據中插入惡意軟件可以侵入飛機主要的通信系統,或者通過無線連接來操控系統。計算機科學家也有同樣發現。2013年德國研究團隊稱襲擊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ADS-B)成本低廉且成功率極高。
據報道,2012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一場黑客問題研討會上,有專家表示黑客可以攻擊美國航空管理局(FAA)的航空交通管制系統。FAA和飛機制造商也在竭力確保飛機免受網絡攻擊。11月,FAA要求波音系列飛機必須符合“防止飛機電子系統中未經授權的內部侵入”的條例。該條例發出警告稱“波音777系列飛機的安全漏洞可能增加飛機出現不安全狀況的風險”,同時要求“確保飛機信息服務系統、飛機控制系統以及乘客的娛樂設備之間未經授權的有線或無線電連接不會威脅飛機安全”。
文章認為,此次馬航事件雖與網絡安全不甚相關,但卻為未來的飛機網絡攻擊敲響警鐘。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