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親歷以色列機場莫名其妙安檢手段
機場過安檢,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護照沒忘吧?香波倒進小瓶了嗎?有沒有密封在小塑料袋?回去!脫掉鞋、解開皮帶,舉起雙手,把你的尊嚴放進托盤……先別抱怨,以色列的安檢,早就被提到另外一個新高度。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瑪麗·彼得斯絞盡腦汁、試圖搞懂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那一系列令人莫名其妙的安檢手段。不過,迄今她還是不明白,護照上那一串數字到底什么意思。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26日刊文說,不管是沒完沒了地被盤查提問,還是個人電腦被拿走送去檢查,住在西岸的外國人,人人都能告訴你一個在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經歷的“恐怖故事”。
彼得斯說,她注意到那些“密碼”。最糟糕的是“5”:安檢人員在你的護照上貼個條形碼,然后加蓋的一系列數字中的第一位將決定你今后幾個小時的“命運”。你將在免稅店逍遙、消磨時光?還是被帶到后面一個灰暗的小屋?
“1”真的指的是定居者?被加蓋最高的一位數“6”是不是塞翁失馬?因為,“6”意味著你的安全威脅達到一定程度、將被單獨“護送”上飛機?
彼得斯說,打電話向機場的新聞辦提出疑問,成為對耐心的一次極大考驗。她就提了一個問題、卻遭到人家一連串問題的反擊。掛斷電話,(關于機場是不是)真有“密碼”(鑒別乘客)的系統,還是一頭霧水。她試著去問給她貼條、蓋戳的那些人。指著號碼前面那個數學符號“派”詢問對面的女人,這是不是專門給記者加蓋的?她笑了笑說,“不是,這不過是電腦隨機生成的一個符號,每個月換一次。什么意思都沒有。”又看一次,發現最近好幾次去特拉維夫,每一次都同樣加蓋了這個符號。
彼得斯說,女人拿起她的護照、去請示上級。她開始感到不安。一位身材魁梧、西裝筆挺的男人一邊搖頭、一邊朝她走過來,然后安撫說,所有的編碼都是隨機的,不要多想。然后他提醒,最好不要過多占用其他乘客的時間了。
彼得斯在文中稱,以色列安全措施之嚴格舉世聞名,本古里安機場更是毫不例外。恐怖威脅曠日持久,讓以色列必須嚴格看待治安。偶爾,巴勒斯坦發動攻擊,更是提醒人們,暴力仍然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這是中東,最松的時候、邊界控制都最嚴。不過在機場,對乘客的“恐嚇”幾乎被提升到“卡夫卡”的高度(譯者注,指不可思議、難以理喻)。這讓人無法不暗想,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彼得斯說,在機場,女警官曾經掀起她的頭發檢查;還有一次,一位女警官沿著她的內褲松緊帶內部仔細摸了一圈兒。雖然沒有被迫脫光衣服、但這足以讓她感覺很不自在。
不自在的事經常碰到。一位從前的同事曾經開玩笑,每次去以色列,都會受到“金盞花待遇”——邊檢人員帶著黃色橡膠手套搜身(注:金盞花是橡膠手套的知名品牌)。
彼得斯還介紹說,拿旅游簽證在西岸地區非法打工的外國人會事先記好在以色列的一個假地址,他們會花好長時間把故事編得滴水不漏。
不過,也有為數不多的一些時候,你要做好接收“燒烤式”審問、檢查的心理準備,到了那兒才發現,緊張焦慮都是白白浪費腦細胞。人家可能聳聳肩、揮揮手就給你放行了。過了關,還是想不通,這一次怎么沒有“被罰站”?
外國人經常喋喋不休的辯論以色列機場的安檢體制到底怎么運作,然后策劃蒙混過關的高招。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也許,這樣多慮根本沒用。因為,不管你是幾秒鐘順利過關、還是每樣個人物品都受到嚴格盤查,你幾乎永遠不會錯過登機。
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還想回特拉維夫來吃兩遍苦,再次忍受說不定只是一場心理游戲的安檢“燒烤”?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