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保助力民航安全
近年來,民航安保問題顯得特別突出。尤其是自今年以來,國際上出現多起航空安全重大事故,引發了全世界對機場安全的重視,民航安全成為國內各大機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和智能手段應用于安保當中,已成為國內外預防和打擊恐怖犯罪的有力武器。在反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怎樣做好反恐,怎樣防患于未然,怎樣更好地將人、設備、科技有機結合,從而筑起反恐屏障,已經成為民航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民航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2012年6月29日,由新疆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GS7554航班起飛10分鐘后,機上6名歹徒將拐杖卸成鋼管,以暴力的方式企圖砸開駕駛艙門,進行劫機。機組人員和旅客共同將歹徒制服,飛機隨即返航和田機場并安全著陸,避免了一起劫機乃至機毀人亡的重大事件發生。
今年3月1日、4月30日和5月22日,昆明、烏魯木齊相繼發生暴力恐怖事件,讓機場的防恐防暴形勢更加嚴峻。在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事件中,有4人持假護照登機,使得吉隆坡國際機場的安檢工作一度被質疑。
除了這些重大安全事件外,近些年頻發的編造虛假信息、攜帶炸彈和毒品、冒用他人身份證件登機等種種情況,也給機場安保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加強安保同行間的合作交流,對于維護安全十分有益。
“我國機場每年為6.8億人次的旅客提供安保服務。可以說,機場安保工作是機場管理的重中之重,事關民航發展大局,事關國家穩定。當前,民航安保形勢嚴峻復雜,安保工作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威脅,做好機場安保工作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秘書長陳曉寧說。
根據預測,未來5年~10年是我國民用機場新建和改擴建的高峰期。龐大而快速增長的運輸量,與日益猖獗的國際恐怖主義勢力、不法分子一同給民航安全發展及安保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安保尖端技術也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對于機場安保來說,其職責不僅要保證控制區內的安全和防劫機、反炸機,更要保證機場整體運行安全有序。安保主體也不僅限于安檢等少數部門,其他涉及機場安保工作的人員、部門和單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就機場安保工作防控范圍而言,已經從航站樓及周邊區域擴展到機場的紅線范圍內。這就是“大安防”,也是確保機場安保和民航安全的必然發展趨勢。
向新技術要民航安全
8月7日~8日,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主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協辦,以“智慧安保”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機場安保論壇在深圳舉辦。來自民航局公安局、國內10余家機場集團和40余家機場,以及國際機場協會與以色列、新加坡、英國等國家專業領域負責人,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民航第二研究所等民航科研機構,國內外頂尖安防研究機構和企業的3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此屆論壇以當前嚴峻的反恐形勢、國內外民航安全發展的熱點話題和全球機場安防頂級技術等話題為主要內容,與會者就國際及中國機場建設與安保發展形勢、機場及航空安全的智慧發展趨勢與需求、機場安保信息系統和視頻監控智慧發展及應用、機場安檢防爆技術發展與智慧應用、物聯網技術在機場“智慧安保”中的應用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共同促進民航安全事業的發展。這是國內機場安保領域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格、水平最高和參與人數最多、專業化最強的機場安保專業論壇。
“中國機場安保論壇是推進民航機場安保工作的創舉,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其為交流業務、分享經驗提供了平臺,不斷把安保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陳曉寧說。
記者在本屆論壇上了解到,目前,機場“智慧安保”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而以“智慧安保”為核心思想的技術正不斷被推出,促使機場更加安全:不用彎腰檢測的太赫茲安檢技術,顛覆傳統飛行模式的基于性能的導航(PBN)飛行程序,世界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機載系統應用,將海量視頻信息變成劇本的視頻結構化描述技術,以及讓犯罪信息無所遁形的4K超高清視頻監控技術,機場最新身份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模擬機場現場的三維測繪技術、實現貨物安全的RFID技術、時空分析技術、防止爆炸擴散的防爆玻璃等。
機場“智慧安保”成為一大潮流
近年來,國內外對于“智慧機場”的建設都非常關注。北京、上海、澳門、臺灣、廈門等地機場已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智慧機場”的建設和應用嘗試。而對于新機場建設而言,如何利用高效智慧的科技產品方便旅客出行、提升安全等級、提高服務水平等都是業界關注的問題。
此屆中國機場安保論壇的主題為“智慧安保”,力求將安保人員從紛繁的“盯屏”等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將工作重心轉向安防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用智慧化的安全系統代替人力的日常工作,減少風險并進行風險預判、信息識別等。
機場“智慧安保”是能對各類安保信息保持持續敏感,主動分析和評估威脅風險,識別安保過程并配置相應資源,對風險和威脅作出快速反應,實現從事后到事前、從個人到組織、從局部到系統的機場閉環安保管理,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形成“安保智慧有機體”,為民航安全保駕護航。
“在航空安保上,我們還要面對很多的挑戰,在不斷演變的威脅面前,我們現有的措施還是很被動的。另外,旅客服務的效率正在降低,營運的開支卻不斷增加,旅客甚至不滿意我們現有的安檢程序。”國際機場協會亞太區高級經理謝惠芝說。去年底,國際機場協會和IATA簽署了智能安保電子備忘錄,共同開發新一代的安檢流程,目的是以最小的不便讓旅客完成安全檢查。
在論壇上,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姜世卓分享了西部機場集團利用信息技術和多系統聯動的安保心得。6月4日,集團下屬的陜西機場公安局利用咸陽機場航站樓和場區視頻監控系統,通過視頻數據篩選追蹤,與公安專網信息資料比對核實,成功破獲一起連環盜竊案。7月15日,集團所屬西寧機場航站樓前停車場發生爆炸,機場公安機關在調查中,通過調取多處視頻監控圖像進行分析比對,次日凌晨即確定肇事者。
對于發展機場的“智慧安保”,西部機場集團的設想和期望很明確。一是推進系統互聯的智能化,全面實現安保信息管理一體化。二是推進信息檢索的智能化,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三是推進動態預警的智能化,提高事前預防能力。四是推進資源調配的智能化,提高危機響應能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福州將開直飛紐約航線
- 下一篇:南京9名網友散布“機場確診埃博拉”等謠言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