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乘飛機噴鼻血 八類人群不宜坐飛機
3月23日23時許,正在高空中飛行的國航CA986次航班,到達重慶還有20分鐘。飛機已在緩緩下降,壓力變化讓乘客耳膜有些酸脹,此時突然有人尖叫起來:“有人流血了,快救人!”
很多酣睡的乘客猛然被驚醒。循聲望去,只見一位滿臉是血的老先生張皇向上昂著頭,鼻腔內鮮血仍噴涌而出,不多時,他身上的衣物和坐椅被染紅了一大片。匆匆趕到的空乘人員簡單處理后,止血效果并不明顯,心急如焚的機組人員急忙打開廣播,尋找乘客中是否有醫生。
乘客中,剛剛參加完學術會議從北京返回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乳甲外科徐琰博士、內分泌科鐘健博士和心內科王偉博士聽到廣播,立即趕到患者身邊,詢問病情和進行檢查。他們發現患者有高血壓癥狀———160/110mmHg且心率較快,病情緊急,出血量超過100ml,可能是由于高血壓和患者本身鼻中隔偏曲引發出血。由于高空中機艙內的壓力比在地面時要小,人體內血管血壓與環境壓力的差值更大,造成出血量加大,出血速度更快,加上飛機上輕度缺氧和逼仄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不及時處理,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險。
飛機上,大家默默注視著三位博士救援:徐琰博士指導空乘人員打開急救包,用麻黃素對患者滴鼻,幫助止血;指導患者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以降低血壓;局部指壓鼻翼止血等,鐘健博士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王偉博士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做心理疏導……在三位博士緊張而有效的處理后,患者鼻出血逐漸停止,血壓恢復正常,已無生命危險。
國航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機組成員在第一時間通知了重慶機場。飛機平穩著陸后,患者被立即送往醫院。
醫學博士建議
不要在疲勞狀態下乘坐飛機。
坐體量大一點的飛機。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登機應備應急藥物。
飛機起飛、降落等氣壓變化大時可多活動下顎,做咀嚼、吞咽動作,可以調節身體內的氣壓變化,避免體內器官受到過大壓力。
登機時備血壓計、體溫計等檢測生命體征的儀器隨時檢測。
這些人登機要謹慎
三位醫學博士提醒,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坐飛機,以下八種人在乘坐飛機前最好先由醫生診斷一下具體病情: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較為脆弱,本身心血管壓力平衡不穩定,在飛機上輕度缺氧以及壓力變化快的環境中,極其容易給心血管系統造成更大壓力而出現急性病癥。
腦血管患者 尤其害怕嘈雜、振動的環境,加上飛機上往往輕度缺氧,極易造成舊病復發。
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肺氣腫、肺心病患者 飛行途中可能會因為低壓環境而造成肺部氣體膨脹,加重病情。
貧血病人 血氧能力較差,而飛機上又時常輕度缺氧,很可能會出現身體供氧不足。
耳鼻疾病患者 在壓力變化大的環境中,人要依靠內外耳膜調整壓力平衡,耳部疾病患者和耳鼻有滲出性炎癥的患者乘飛機要慎重。
剛動過手術的人 最好在一定時間內不要乘坐飛機,以免飛行途中壓力變化,使得閉合的傷口再次撕裂以及術區血管出血。
精神病患者 神經很敏感,在飛機上封閉、低壓的環境中,生理心理都容易更緊張,最好有相關醫護人員陪同。
孕婦 懷孕4到6個月后最好不要坐飛機,高空中有一定輻射、起飛時有加速度、側滑會有失重感覺、氣流顛簸,這些對胎兒都有一定影響。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