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危害超風箏和飛鳥成機場頭號“隱形威脅”

武漢天河機場塔臺內,塔臺管制員為飛機的起飛降落規劃滑行道。記者任勇攝
“近兩年遙控無人機逐漸流行起來,但給航班起降帶來很大安全隱患。”昨日,天河機場相關人士透露,近兩年遙控無人機已取代孔明燈、風箏、飛鳥等,成為影響機場凈空管理的頭號“隱形威脅”。
天河機場航務管理部負責人介紹,機場凈空管理主要是指對機場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固定、實體障礙物的高度控制。近年國內發生不少城市建筑過高導致飛機被限制運行,甚至機場關閉的情況。
如2010年廣州電視塔建成高度615米,由于建筑正好位于廣州白云機場的兩條降落跑道下方,廣州用時數月、花費1000余萬,最終將該建筑降至600米以下;原上海的江灣機場和西安的西關機場,也是因為城市建設導致機場凈空和電磁環境破壞,飛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只好被迫關閉報廢;我市的南湖機場和王家墩機場,也是因為凈空安全和城市發展問題被迫搬遷的。
去年末,武漢市城市建設與凈空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有效控制了因城市建設導致的機場凈空風險。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最影響飛行安全和能見度的是空中漂浮物、煙霧、燈光及無線電信號干擾等的控制。不少市民認為,自己在離機場幾公里外的地方玩無人機、放風箏、孔明燈,并未妨礙他人。但機場人士對此表示,這存在著極大的安全誤區。他解釋,幾公里在地面看似很遠,但對飛機來說是特別短的距離,如府河濕地上空是飛機降落的必經之路,一些市民在此放風箏,對飛行安全產生很大影響。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10月的一天,武漢天河機場飛行區管理部接到塔臺報告,“有機組反映在機場附近有大量人群聚集放飛無人機,并且放得很高,對飛行安全有較大影響。”飛行區管理部迅速啟動應急案,安排人員分兩路至機場凈空保護區西南側開展大規模搜尋,終于在東西湖區柏泉紅星大堤府河段找到事發地點,原來是某廣播電臺在此舉辦音樂party,現場人員正玩得不亦樂乎。
“搜尋時大家都心急如焚,生怕這期間發生事故。”飛行區管理部工作人員稱,對于這些飛行物,飛機上的雷達根本探測不到,因為目標太小,又不是金屬物品。他呼吁,市民在進行空中休閑娛樂時,應遠離機場凈空保護區,距機場跑道中心線兩側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的區域內,高出原地面30米且高出機場標高150米的物體,都被認為是障礙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