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成為恐襲目標 安保還能再加強嗎?
比利時布魯塞爾Zaventem機場爆炸現場。圖片來源:aljazeera
3月22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及地鐵發生連環爆炸,致使數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該爆炸襲擊是一場事先計劃、多人作案的恐怖襲擊事件。而就在布魯塞爾爆炸案發生四天前,比利時當局才剛將去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案關鍵嫌疑人Salah Abdeslam抓獲。本周,包括比利時在內的北歐地區均嚴陣以待,加強周邊安保以確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那機場方面還有哪些地方能做得更好呢?航空專家Steven Wright為我們解答了以下疑慮:
為何恐怖襲擊總發生在機場?
機場設施與大型客機均造價昂貴,恐怖分子看中的就是它們的高成本。除此以外,機場來來去去的密集人流也極易成為恐怖分子的襲擊對象。由于機場人流從早到晚都十分密集,安檢也難以面面俱到。
行李安檢前,機場還有哪些類似的安保措施?
其實旅客登機前需經過層層安全檢查,只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而已。從旅客抵達機場停車場時起,就已接受著掃描儀的檢查。便衣武警會在機場四周巡邏,與掌握著國家及地區情報的機場工作人員一同保障著旅客的安全。
襲擊機場其實是高風險之舉,他們為何要這么做呢?
恐怖分子之所以盯上機場,是因為機場恐襲案能迅速吸引大量媒體的關注。此外,每臺飛機的成本也相當之高,甚至能突破1億美元。以停泊在停機坪的飛機數量來看,一次襲擊就足以帶來龐大的經濟損失,其他地點無法與之相比。
自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洛克比空難以來,機場加強了哪些方面的安保?
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造成機上259人及地面11人共270人喪生,自倫敦飛往紐約的Pan Am 103航班乘客及機組人員無一生還。從那時起,機場安保便得到了顯著加強。所有托運行李必須實名制且需經過仔細掃描的規定也是從那時開始啟用的。
機場安保還能繼續加強嗎?
在未來,機場將運用新型技術保障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傳感技術的發展將使登機前篩查成為可能。旅客進入機場時,傳感技術即可進行檢測,以確保其并未攜帶任何違禁物品。一旦發現危險分子,機場方面也可盡早作出處理,以免造成重大損失。
布魯塞爾恐襲案后,歐洲的機場運作方式會有什么改變?
如果歐洲決定實行新的安全協議,納入如進入機場前需接受掃描儀檢查等規定的話,那么歐洲范圍內所有機場都需要經過再設計,運作方式自然也會發生改變。
不少國家的機場都具有較高的安全防范意識,旅客及其家人在進入機場前就需要接受安全檢查,只有通過檢查并攜帶真實憑證的人方可入內。這種方式的確保障了機場內旅客的安全,但同時旅客也不得不在機場外逗留一段時間。我不確定歐洲是否會采取這樣的方式,畢竟歐洲機場普遍都與鐵路樞紐相通,位于單一地帶,重新設計也不是件易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