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機場運輸生產取得新突破
繼2016年12月22日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大關之后,12月25日呼和浩特機場運輸起降歷史上首次突破8萬架次大關,成為了華北地區第4個年運輸起降突破8萬架次的機場。12月28日好消息再次傳來,內蒙古自治區第20個機場——扎蘭屯機場正式通航并首航呼和浩特,至此,呼和浩特機場年通航城市首次達到80個。
回首這一年,在內蒙古機場集團的關心支持和堅強領導下,呼和浩特機場公司以“干支聯動”發展推進為主軸、以促進航旅協同發展和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兩翼的發展思路已生根發芽。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完善樞紐航線網絡,提升安全、服務和運營品質,實現了年初制定的“保持快、突出好”的發展總體目標,使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新航線從這里啟航。全年機場共運營航線151條,同比凈增12條。其中,國內新增長治、臨汾、臨沂、泉州、宜昌、揚州、珠海、大慶、扎蘭屯9個通航點,恢復濟寧、溫州、桂林、秦皇島4個通航點;新增泰國芭提雅、泰國甲米、韓國釜山、韓國大邱、俄羅斯伊爾庫茨克5個國際航點,恢復韓國首爾、韓國江原道2個國際航點。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呼和浩特直飛城市達到了68個,同比增加12個;至區內赤峰、通遼、呼倫貝爾、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烏海、巴彥淖爾7條支線快線航班量、時刻和運營品質實現了再升級,阿爾山、阿拉善、二連浩特、滿洲里4個航點每天均達到2班;至區外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昆明、鄭州、石家莊、長沙、南昌、太原、銀川、蘭州、濟南、合肥、西寧、沈陽、長春、哈爾濱、南寧、貴陽、南京、大連、海口、三亞共24個航點實現了加密,北京航線實現了時刻優化。區內外航點的共同加密,使得呼和浩特機場航空通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這里中轉。全年共有42萬余人次旅客選擇在呼和浩特機場中轉,同比增長57.3%,中轉旅客量占機場旅客吞吐量的比重達到了5.2%。隨著呼和浩特機場通航城市的不斷豐富和通航城市航班量的持續增加,區內外經呼和浩特機場中轉的便捷度持續提升;目前,區內與呼和浩特通航的13個機場中,有9個機場經呼和浩特中轉當日可到達50個以上城市,有2個機場經呼和浩特中轉當日可到達40個以上城市,有2個機場經呼和浩特中轉當日可到達10個以上城市;區外經呼和浩特中轉當日可到達的區內城市可達到13個,并且區內9個城市與區外大部分城市經呼和浩特中轉可實現“朝發夕返”。在不斷為旅客增加中轉機會的同時,呼和浩特機場通過協調多家航空公司簽訂SPA聯運協議,推出跨航空公司經呼和浩特中轉組合產品,有效的降低了中轉旅客的出行成本。據統計,2016年通過攜程旅行網銷售的“經呼中轉”聯運航線達2703條,同比增長168%,共銷售“經呼中轉”機票12.4萬張,同比增長859%。在降低旅客機票成本后,呼和浩特機場還著力為中轉旅客打造了“六免、四優、三享”13項中轉服務措施,有效的降低了中轉旅客的出行成本和時間成本,提升了旅客中轉出行的服務體驗,讓每一位旅客都體驗到呼和浩特高效、優惠、輕松、貼心的中轉服務。
這一年,基地航空公司市場份額持續增長。全年共有天津航、國航、華夏航三家基地航空公司在呼和浩特機場駐場運營,三家公司旅客吞吐量市場份額為40.1%,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9個百分點;全年各公司在呼和浩特投放駐場運力達到23架。更可喜的是,海航系、國航系兩大集團,在呼和浩特機場的引導和支持下,充分發揮其優勢,2016年在呼和浩特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市場份額由上年的59.1%上升到今年的61.3%,戰略合作的方向進一步明確、戰略合作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戰略合作的效果進一步顯現。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選擇在這里投放運力。全年共有42家航空公司在呼和浩特機場運營,較上年同期增加了青島航、東海航、長安航、江西航、福州航、幸福航、揚子江航、泰國亞航、韓國德威航、韓國釜山航、泰新時代航、俄羅斯伊爾航12家航空公司參與呼和浩特航空市場運營。42家公司全年共投入客座接近1100萬個,同比增長15.8%;平均客座率81.3%,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對于每一條涉呼航線、每一家在呼運營航空公司,呼和浩特機場公司都有專人提供“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從航線的引進、運行、宣傳到跨航空公司之間產品組合、航旅合作、銷售推廣等等航空公司都會感覺到“一對一服務”的存在,市場旺季時共享喜悅、市場淡季時共渡難關。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大飛機在這里起降。全年121座級以上的飛機起降架次占比由去年的59.9%,上升到今年的61.4%。200座級以上的寬體客機數量由上年838架次,上升到今年的1863架次,同比增長122.3%。全年每架次可供座位數,由2015年的128個,提升到133個。隨著大中小機型的合理搭配、逐步升級,更大的機型不僅意味著更低的單座成本,也意味著更低的票價,這與目前大眾化的市場需求更加吻合。
這一年,騰飛的翅膀越飛越遠。全年共運營國際及地區航線15條,同比增長6條;完成旅客吞吐量20.5萬人次,同比增長8.6%。初步形成了以呼和浩特為中心,向北聯通俄蒙、向東連接日韓、向南輻射東南亞及港臺的國際地區航線網絡。實現全年定期運營的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達到4條,呼和浩特—揚州—曼谷航線的開通,成為了自治區與東南亞地區首條定期通航的航線。而伴隨著呼和浩特—俄羅斯伊爾庫茨克航線的季節性開通,一個以中俄蒙“萬里茶道”為主的自治區“草原絲綢之路”,架設起了一座空中金橋,自治區作為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一年,歷史數據被一次次刷新。全年呼和浩特機場日均進出港航班222架次。從7月20日開始,單日進出港架次首次達到317架次;突破歷史新高以來,7月23日323架次、7月30日329架次,三次刷新歷史新高,全年最終完成運輸起降81278架次;年度凈增旅客吞吐量首次超過百萬人次、接近120萬人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18.5萬人次。
2016年是持續創新發展的一年,呼和浩特機場公司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繼續以“服從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持續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內蒙古機場集團“干支聯動”發展戰略落地,進一步加快呼和浩特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向著900萬、1000萬甚至更高的目標邁進,爭取使呼和浩特及自治區航空通達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三亞機場:海南島西部航線正式投用 運行效率有效提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