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被指為利益縮減乘客空間影響乘機舒適度
不少人為擠公交而煩惱,如今這種憂慮正在向航空業(yè)蔓延,由于航空公司趨利等原因,許多人都會遇到由于空間狹小而造成不便的狀況,使得搭乘飛機也好像擠“沙丁魚罐頭”。
美國《紐約時報》12月24日報道指出,全球機票價格上漲,但近年搭乘飛機可明顯感受座位間距和座椅寬度有減無增,不舒服且擠迫,常使搭飛機成為不愉快的經(jīng)驗。
據(jù)報道,過去20年客機座位間距由34英寸(合0.86米)減至30或32英寸,縮水10%,有些更壓縮至28英寸,身高超過180厘米的乘客,雙腿得用塞的。
報道稱,航空公司為極大化載客量,無所不用其極算計經(jīng)濟艙座位空間。美國西南(Southwest)航空公司采用瘦身材質座位,后傾幅度由3英寸(約合7.6厘米)減少至2英寸,客艙可再擠出1排6個座位的空間,年收益增2億美元。
航空業(yè)者為求載客量最大化,以聯(lián)營和機動調整機型,以致機艙必須“填滿”。研究航空業(yè)的席尼(RickSeaney)指出,行業(yè)內近年淘汰老舊機型,使用載客量較小的新機,必須賣完所有機位才能生存。
然而,雖然座位變小,旅客噸位卻明顯增加。以美國為例,根據(jù)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的統(tǒng)計,過去40年間,美國人體重增加20磅(約合9千克)、腰圍增加2.5英寸(約合6.3厘米),但機位寬度仍維持17至18英寸。
雖然不少航空公司精打細算,但也有公司反向操作,日本航空近期以機位空間絕不縮水為號召促銷航班,標榜以質取勝。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wǎng)”。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