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內WiFi如何工作?
關鍵的一步是機內WiFi如何連接到地面,一般的公司會采取兩個路徑。
以美國GoGo提供商為例,它在全美地面有一個3G網絡基站,飛機在頂頭上飛的時候就會跟這些網絡交流,寬帶會限制在3.1Mbps,而且是給整個飛機的,不是每個乘客,所以想看流視頻的想法基本可以打消。
現在該公司準備推出其ATG-4技術,并給飛機配置雙制解調器和定向天線。理論上,這有助于提高寬帶至9.8Mbps,不過飛機到海面上或者離地面基站太遠的話就沒什么網速可言了。
另一種方式就是飛機連接到衛星了,有些使用legacyL-band技術,目前是又慢又貴。所以相對地,更高頻率的Ku-band(12-18GHz)衛星是主流,相對來說它更經濟、性能更好。比如漢莎航空公司的FlyNet服務支持下載速度達到50Mbps。從一個乘客的角度看,你要做的就是把設備連接到飛機上,所以電信公司OnAir采取了特別方便的方式。它提供GSM或者WiFi兩種可選連接,80%的人會使用移動OnAir,打開你的手機就可以了,就像使用國際漫游那樣的,費用算在你平常的電話費里。通過WiFi連接則根據你的航線路徑來算錢,可以根據時間,也可以根據航行距離來算。
當你看到你高價得到的劣質飛機WiFi連接,你一定以為供應商在謀取暴利,不過事實不是這樣的。GoGo在美國有81%的市場份額,但凈虧損達到3270萬美元,加上現在競爭對手慢慢擠進來,很多人懷疑它的錢該從哪里來。
加利福尼亞的Row44則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向乘客出售“高質量娛樂”來賺取更多的錢,相比單純提供機內網絡連接,這種盈利模式也并不十分清晰,因為在網絡連接都不穩定的情況下,娛樂簡直就是扯淡。
在ka-band(26.5-40GHz)衛星上,它承諾達到常規K波段100倍以上的容量,衛星公司ViaSat解釋道:“我們高容量通信衛星系統提供比其他空對地衛星或其他衛星IFC系統更多的寬帶量。致力于做到提供給每位乘客的寬帶達到12Mbps,這樣的速度下乘客付費的可能性更高。”
上面就是美國捷藍航空即將推出的ViaSat服務,旨在向每位乘客提供更多的由衛星傳送的帶寬(表示其向單個乘客提供的帶寬將比當今飛行網絡市場領導者Gogo向整架飛機提供的都要多)。加上GoGo,以及其他加入K波段的公司,到2014年,我們將有望看見更多可用、可靠、支付得起的空中WiFi。
根據網絡公開內容綜編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