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意外接二連三 國內意外險整體規模偏小
“不到億分之二,這是目前航空業的平均飛行安全水平。”也就是說,每1億名搭乘商用客機的乘客中,死亡率不到億分之二。而1962年至1971年間,該比例為億分之133。很明顯,航空業的整體安全水平已有大幅提升。只是2014年是個例外!
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7月17日,馬航MH17被擊落;7月23日,臺灣復興航空GE222迫降;7月24日,阿航AH5017墜毀;8月10日,伊朗一客機墜毀;12月28日,亞航QZ8501失事。
接二連三的航空意外讓人惴惴不安,為我們敲響了提高全方位保障的警鐘。事實上,在歐美等保險意識較強的國家,與坐飛機有關的保險如航空意外險和旅游意外險發展成熟,市場龐大。只是,在國內市場,上述兩種保險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整體規模仍偏小。
事實上,而隨著社會對保險認知度的提高,不少消費者開始關注商業保險,但面對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保險產品,常常因為無從選擇而導致最終放棄。
在筆者看來,相比較那些復雜的壽險、健康險等,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最為簡單。消費者不妨從先意外險開始熟悉保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點:
首先,意外險保險保費偏低。常見的意外險有旅游意外險、航空意外險等。根據保額的高低,年繳保費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其中,最便宜的只需幾元錢,保障期限按天計算。
其次,意外險投保十分便捷。由于產品的特別屬性,無需通過保險代理人,就可以完成投保,而且隨著銷售渠道的拓展,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微信、app等均能實現在線投保。
最后,“回報”最多的險種。有人說,意外保險最符合保險的本意,因為它“平常一點兒沒用,有事時相當管用”。一旦被保險人發生不幸,賠償的數額卻相對較高。
當然,保險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保險機構,投資理財型保險產品固然能幫助保險機構迅速壯大,但保險保障依然是本質內容,真心希望,未來的保險產品能更貼近百姓生活,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