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航第一代空姐:有人曾背腿腳不便老人上廁所
1985年8月17日,剛剛成立一年多的廈門航空從廈、漳、泉三個地市400多名報名者中,經嚴格面試、筆試挑選招收了首批15名空中乘務員。30年后的今天,第一代空乘員或退役或轉崗,她們說:“告別藍天,我們沒有留下遺憾。”
我的愿望都實現了
30年前,年僅18歲的吳麗真從報紙上得知,新成立不久的廈航打算招收空中乘務員。她報名后,經過層層嚴格篩選成功入選,成為首批乘務員。高興之余,吳麗真對等待她的工作卻是懵懵懂懂。“當時對民航服務的了解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但她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崗位上做好”。
吳麗真一飛就是30年,直到飛完最后一個航班。“到齡離職”的她,回憶起飛行生涯,除了當年被錄用后到上海民航中專學校數月的理論培訓和民航廣州管理局航班的跟班實習,吳麗真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岸直航的往事。
2006年春節,兩岸包機在上一年首次包機的基礎上延長包機時間,擴大搭乘對象,增加飛行地點。此外,雙方各派技術人員先期進行相關準備,廈航從廈門首飛臺北和高雄,而臺灣復興航空首次飛抵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飛過這灣窄窄的海峽,兩岸用了整整57年時間。”很多人感慨,一年只有一次春節包機,一年只能享受一次的便利,還是有遺憾。吳麗真想,如果包機能更頻繁一些就好了。這個愿望很快就實現了。2007年,包機節日化,當年清明、端午、中秋,廈航都有包機往返海峽兩岸。2008年,兩岸有了周末包機。
這年12月15日,周末化包機首航開通當天,吳麗真擔任杭州到臺北首航航班的第一乘務長。候機廳內,旅客程先生拉著她,讓她給他和他爸爸拍張合影留念:“爸爸91歲了,今天終于幫他實現了愿望。”
首航航班的乘客中,很多和程老先生一樣,都是來實現夙愿的白發老人。有位78歲的乘客向外面的人招手:“再過90分鐘,臺北見!”對于他們來說,這趟航班,承載著許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情感。當航班降落,吳麗真有了新的愿望:早日實現常態化通航。
這個愿望也很快得到實現。如今,隨著定期航班開通,大家對兩岸通航的心態也趨于常態化。作為見證者,“飛到退休”的吳麗真說,“愿望都實現了,告別藍天,我沒有留下遺憾”。
收獲了滿滿的幸福
陳毅真同樣是首批空乘員之一,身上帶著同時代人共有的烙印:堅強樂觀,吃苦耐勞,細致入微地做好本職工作。
無論是廈航只有一架波音737的初創時期,還是在廈航擁有了超過百架機群的今天,陳毅真始終把自己當旅客,不改初心,設身處地給予旅客將心比心的體貼關懷——
老人獨自乘機,她把蘋果切成一塊塊送到老人嘴里,或牽或背著腿腳不便的老人家上廁所;臺胞首次回國探親,分不清方向,她一直陪送臺胞到民航班車上;旅客多方打聽失散親人的下落,在她的幫助下最終一家團聚……
“我永遠記得這一句話——‘旅客選擇廈航,是對廈航的信任和支持,理所應當得到廈航職工的誠心服務’。”陳毅真說。認真對待每一次飛行,真誠對待每一位旅客,她因此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29年零投訴,1000多封旅客表揚信。
1995年起,陳毅真擔任廈航乘務隊隊長。她帶領廈航乘務隊率先編寫出《廈航乘務工作手冊》、《廈航乘務員訓練大綱》等約14萬字的規范運行手冊……就這樣,她在“爭強好勝”的隊長和“愛管閑事”的大姐兩種角色中,帶出了一支高素質的乘務隊伍。廈航乘務隊在全國民航脫穎而出,成為廈門特區兩個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福建窗口行業優質服務標桿。
2007年,陳毅真從乘務隊調到配餐部任總經理。她立下目標,要讓廈航的餐食更精致,成為有文化底蘊的精品。她在民航界率先引入國際最新粗糧概念的“有機粗裸麥”“美式淡裸麥”等,推出60余款西式面點。組織中西餐廚師討論研究,將安全、健康、養生的餐飲理念融入餐食設計中,精心研發了菌菇餐、黑色食品餐、四季養生餐、“五色五行”等不同主題餐食。總結執行臺灣包機的經驗,成功推出120多種具有濃郁閩南特色的鐵觀音茶餐、茶點,讓乘機的臺商臺胞又驚又喜。現在,“美味在云端”成為廈航空中餐食的口碑,廈航配餐部也成為航空美食的孵化基地。
從旅客出行到飛機降落,從空中客艙到地面保障,每一個環節都是廈航情深意切的精心謀劃,每一道程序都是長期積淀的規范標準。如今,廈航已進入加入天合聯盟的第三個年頭。陳毅真說:“不管在什么崗位,服務好旅客都是我始終不變的目標。這是我們廈航人的神圣使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志愿者為自閉癥兒童點亮燈
- 下一篇:空姐范倩:享受飛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