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4次資本運作 海航系又要開始擴張了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中國股市不斷上漲,上市公司也開始抓住這樣的好時機進行各種資本運作,海航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集團)就是其中之一。海航集團旗下的4家上市公司過去一周密集發出重大事項公告,其中涉及的募資總額高達528億元,在投資者看來,這家在過去數年急速擴張的公司似乎依然很缺錢。
4月16日,披露重大事項的公司分別是海南航空(600221.SH)、海航投資(000616.SZ)、易食股份(000796.SZ)以及渤海租賃(000415.SZ)。其中,海南航空拋出240億元定增預案——這將是目前為止今年A股最大規模的一次定增。此外,海航投資宣布要募資不超過120億元;渤海租賃也是拿出金額不超過160億元的定增預案,而易食股份披露的是凱撒同盛擬借殼上市,其中包括配套募資8億元。
這一系列的資產整合涉及到海航集團旗下五大產業集團(海航航空、海航實業、海航旅游、海航資本、海航物流)之三——海航航空、海航旅游和海航資本。
但這還不是全部。海航物流產業集團的天津海運(600751.SH)于2014年年底完成120億元的募資;海航系旗下西安民生(000564.SZ)因籌劃重大事項處于停牌之中,不過亦即將復牌,其所涉及的板塊為海航實業。
有機構人士評價,借著牛市的東風,進行如此頻繁且犀利的資本運作,正是海航集團的一貫作風。
海南航空要錢買飛機
海航集團上周的第一項資本運作是要買飛機。4月13日晚間,海南航空披露了今年A股最大規模定增預案——擬向包括海航航空集團等不超過10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65.93億股,發行價格不低于3.64元/股,募資不超過240億元。海航航空集團承諾擬認購發行股份總數的30%-40%。
海南航空曾于2012年實施80億元的定增方案,此次金額是上次的3倍之多。以公司停牌前股價4.36元計算,海南航空當時總市值約為532億元,240億元相當于海航市值的四成有余。
此次定增募資中110億元用于引進37架飛機,80億元用于控股并增資天津航空,剩下的5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對如此大手筆買飛機一事,公司表示這是未來3年整體機隊規劃的重要安排,機隊規模增加將直接提升海南航空的運力。初步測算,在引進37架飛機后,每年將為公司合計增加營業收入約為97.21億元。
而收購并控股天津航空則是兌現集團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海航集團一直有意將旗下持有的航空股權注入上市公司。集團曾承諾,2015年8月前將把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包括天津航空、西部航空、北京首都航空、香港航空在內的4家航空公司股權注入海南航空;2017年8月前將其持有的所有航空業務全部注入海南航空。
“本次增發也是海航集團繼續推動集團航空資產的注入的體現。”興業證券表示。
海南航空目前持有天津航空39.06%的股份。收購48.21%的股權并增資完成后,海南航空將成為天津航空的第一大股東,并擁有絕對控股權。
當然,對資金鏈壓力較大的海南航空來說,還貸降低其資產負債率也是本次募集的重要目的之一。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口徑的總資產規模為1219.82億元,負債總額為902.5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4%。償還銀行貸款后,可改善公司償債指標,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海航投資要布局金融業
就在海南航空公布定增預案的第三天,停牌近5個月,由億城投資更名而來的海航投資于4月16日晚間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定增募集不超過120億元,用于增資渤海信托、收購華安保險部分股權、收購新生醫療及補充流動資金。海航投資也因此介入保險、信托領域,并投資大健康產業。海航投資4月17日復牌后一字漲停。
此番資本運作涉及的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資本集團,這家公司承載了海航集團金融板塊職能,擁有租賃、保險、信托、證券、期貨、投資銀行、基金、保理等傳統及創新金融業務,旗下各類成員公司近30家。
定增預案顯示,海航資本擬不低于3.95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0.38億股。其中,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以現金及持有的華安保險12.5%股權參與認購,認購金額不少于42億元。其余發行對象未定。
募資投向方面,公司擬35.33億元增資渤海信托,取得其32.43%的股權;擬23億元收購華安保險19.64%股權;擬以29.25億元收購新生醫療100%股權;擬以32.4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120億元的規模與海航投資自身的體量相比顯得特別巨大。海航投資在公告披露之時總市值僅為68.22億元,4月17日復牌漲停后總市值也才75.09億元。
海航投資在今年1月由億城投資更名而來,并于2月變更營業范圍為項目投資及管理、投資咨詢。原億城投資是單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如今戰略上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
海航投資認為,在金融領域中,信托業具備特殊優勢,未來前景廣闊,現階段進入保險行業,可以分享下階段行業增長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29億元收購新生醫療近年的業績狀況并不好,而且在債轉股之前,其凈資產為負數。公告顯示,2013年、2014年新生醫療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90.64萬元、9113.68萬元,實現凈利潤為-8061.44萬元、1940.59萬元。同時,截至2014年9月30日,新生醫療凈資產為-3.59億元,2015年2月債轉股后,其模擬當時凈資產才到了19.09億元。
新生醫療目前的收入和盈利水平不高,相對于29.2億元的收購價款,存在投資回報率低的風險。不過,海航投資對此并不在意,在這家公司看來,收購新生醫療意在介入供不應求的醫療服行業——未來以此為平臺從事醫療行業的投資業務,近期回報為租金,遠景是將醫療和養老產業結合來打造大健康產業平臺。
對這次轉型之作是否成功,業務是否能順利過渡至金融及產業投資領域,仍存在不確定性。畢竟,信托和保險對海航投資來說均是此前并未接觸和行業。
海航旅游也要整合
同樣出于整合目的的還有凱撒同盛借殼易食股份。4月18日,停牌7個半月的易食股份公告稱,凱撒同盛將作價24億元借殼易食股份。公司股票將于4月20日復牌。
凱撒同盛與易食股份同屬于海航旅游集團,易食股份本為國內首家以航空食品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而凱撒同盛是一家以出境游為主的大型綜合旅游運營商。重組完成后,易食股份主營業務類型將發生變更,進軍市場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
易食股份將以5.55元/股的價格,向凱撒同盛股東海航旅游、凱撒世嘉發行4.32億股,用于收購凱撒同盛100%的股權。同時,易食股份擬定增募集配套資金約8億元,所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凱撒同盛國內營銷總部項目、凱撒信息化+電商平臺升級項目、凱撒體育旅游項目和凱撒戶外旅游項目,全部投資于凱撒同盛主營業務。重組完成后,海航旅游持股比例31.48%。
資料顯示,凱撒同盛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出境游旅行社業務及相關服務。2013年和2014年,凱撒同盛分別實現凈利潤4733.33萬元、1.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凱撒同盛歸屬于母公司的賬面凈資產為 1.02億元,其評估價值為24.2億元,評估增值率高達2282.01%。公司解釋稱,凱撒同盛屬于輕資產型公司,核心競爭力是其在多年旅游業服務中積累的大量客戶、管理經驗和旅游產品的研發能力,賬面凈資產無法反映其企業價值。
交易對方同時作出業績承諾,凱撒同盛2015-2017年度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1.62億元、2.08億元和2.54億元。
渤海租賃加碼“一帶一路”
就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4月19日晚間渤海租賃也披露了其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同樣是大手筆的不超過160億元的募資。這是海航資本旗下本輪的第二起資本項目。4月20日渤海租賃復牌。
160億元的募資規模同樣大于渤海租賃自身資產。截至2014年三季度,渤海租賃凈資產96.44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新的渤海租賃。
預案顯示,渤海租賃計劃擬以12.23元/股,向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及其關聯方、外部認購方中國郵儲銀行、中民投、廣州城投、西藏瑞華以及上海貝御發行不超過13.08億股。
募資用于拓展飛機和集裝箱租賃業務、增資天津渤海以及償還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租賃擬以34億元增資天津渤海。人民網消息稱,天津自貿區將于4月21日正式掛牌。公司表示,啟動此番大規模定增主要是看好國家推動“一帶一路”所帶來上萬億的擬建工程和中國優質產能走出去,公司將全力介入“一帶一路”建設。渤海租賃已搶占了“一帶一路”先機,公司不僅注冊地在“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而且早已在上海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前海、橫琴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并享受到了融資租賃業務的政策扶持。
此外,公司126億元將用于發展飛機和集裝箱租賃業務,其中有較高比例的資金是用于償債。截至2014年三季度,渤海租賃資產負債率高達81.21%。
租賃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此次定增成型,利于公司主業的快速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渤海租賃通過此次非公開發行將迅速提升公司在飛機租賃、集裝箱租賃、境內融資租賃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同時,渤海租賃這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值得關注,從政府到銀行均有涉及,且資源豐富,這些未來股東或與渤海租賃的業務起到一定協同效應。
海航集團的資本炫技
海航集團旗下這四家上市公司,此次募資和收購的手筆,與海航集團此前的風格如出一轍——利用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平臺進行融資,為上市公司本身或集團其他業務輸血。
就在2014年年底,天津海運還剛剛完成120億元的定增用于購買油輪和補充流動資金。正在停牌中的海航系成員——西安民生也在籌劃資本運作。西安民生公告稱,籌劃的重大事項觸及重大資產重組標準,并計劃最晚在4月21日前披露重組信息。
海航集團給投資者的印象一直是深諳資本運作。此前曾有分析說,海航集團就像一個越滾越大的謎團,用紛繁多枝的財技和資本運作手法,講述著一個與眾不同的航空公司成長故事。
這家由一家地方航空擴展起來的公司,經過20余年的騰挪并購,已經發展為擁有航空、實業、金融、旅業、物流五大板塊的大型企業集團,下屬企業上百家,并控股數家上市公司。不過,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這家公司也一直受到各種質疑,尤其是對其高負債率運行的質疑。
據界面新聞統計,海航集團控股的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其中,海航集團最重要的資產海南航空去年年末資產負債率在73.99%。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渤海租賃資產負債率為81.21%,停牌的西安民生資產負債率為76.40%。重組后的易食股份,其原本健康的資產負債率也將由47.97%上升至60.17%。
作為海航集團核心的產業之一,海航資本的資金鏈也處于高壓狀態。公告中顯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海航資本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8.75%。
為此,海航集團所持的多數股權均在質押狀態中。
例如,海航投資此次定增為關聯交易,其購買的股份均為海航系持有。不過,海航資本所持有的華安保險12.5%股權、擬收購海航酒店控股所持有的華安保險7.143%股權以及擬收購海航置業所持有的新生醫療100%股權目前均處于質押之中。此外,海航集團旗下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公告也不斷被披露,還經常出現股權解押后又馬上進行質押的情況。
有機構人士分析稱,如此風格與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不無關系,海航起步期的快速發展也是因為陳峰”會借錢“。
1993年,陳峰以1000萬元開始創業,用他的話來說,“1000萬連飛機的翅膀都買不了”。這可能也是海航集團善于資本運作的緣起。陳峰在海航20周年時曾對媒體回憶稱,如果還不起錢,就以飛機抵債。作產權登記時,飛機這一資產劃在了海航的賬上,很長一段時間里,海航每向銀行貸款買一架飛機,再把飛機抵押買第二架飛機,以此再抵押買到更多的飛機……
解決海航集團資本瓶頸最好的辦法,便是利用其在A股的上市公司平臺進行再融資,這也是成本最低的獲取資金方式。有分析人士稱,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多年來也肩負著給集團輸血的作用。在資本運作與實業的互動中,海航的經典吸金模式是融資、擴張、上市;再融資,再擴張,再造資本運作平臺。
如今中國股市正值牛市,海航集團如此頻繁的拋出大額再融資方案,就是要借牛市來“解渴”,同時繼續實現它的版圖擴張之路。
“在收入規模上,到2020年海航集團的收入將達8000億到1萬億元左右,進入世界500強的100名;到2030年,收入將達1.5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的50名。”陳峰對海航集團的未來曾如此規劃。
可以預見的是,海航集團的資本運作仍將繼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