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座位延誤打砸 中國人為何總是那么不耐煩?
[摘要] 昨天,廣東地區普降大雨,各大機場皆有大批航班延誤。國內每逢航班,常常會有乘客鼓噪,這次也不例外。昨天網上陸續有人爆料,深圳滯留了至少數千名旅客,部分旅客在候機大堂鬧事宣泄不滿,并且打砸推翻航空公司預備的飯盒,堵塞登機口,更有人打傷地勤工作人員......

資料圖
春天一到,中國游客的躁狂癥仿佛一下子爆發了。
昨天,廣東地區普降大雨,各大機場皆有大批航班延誤。國內每逢航班,常常會有乘客鼓噪,這次也不例外。昨天網上陸續有人爆料,深圳滯留了至少數千名旅客,部分旅客在候機大堂鬧事宣泄不滿,并且打砸推翻航空公司預備的飯盒,堵塞登機口,更有人打傷地勤工作人員......

在飛機、機場等公共場所,在外國旅游,國人可能是最不耐煩的一群人。受不了排隊等候,于是在機場鬧事;也沒辦法安安靜靜地坐完一趟火車或飛機,像個患有多動癥的小孩一樣千方百計地換位置,要這個要那個,就不肯按照票面上的座位好好坐著。
維珍航空事件,只是因為外國人不給她換座?

“維珍航空歧視中國人”的新聞,這幾天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網友“PP不休”3月3日在微博發文稱,兩天前她乘坐維珍航空VS250的航班從倫敦飛往上海,登機之后,她彎腰在座位找耳機,被一名白人男子辱罵是“中國豬”,她去求助空乘,反而被空乘要求她不要吵鬧,否則會趕她下機。
最近事件經過“英國那些事兒”和“王尼瑪”的傳播后,引起了轟動,帝吧甚至勞師動眾,再次遠征臉書,去維珍航空的主頁洗版。
由于維珍空乘被指控“種族歧視”,維珍航空的老板理查德·布蘭森表示會調查清楚,“決不容忍任何惡意侮辱的行為”。
昨天維珍航空官網發布了布蘭森的公開信:
我們已就該事件進行了全面調查并與所有相關人員進行對話,其中包括同一航班的乘客和在場機組人員。飛機上的一位女性乘客與一位患有帕金森癥的男性乘客曾發生爭執,雙方最后均一度情緒失控。看到這種情況后,我們的機組人員盡全力控制了局面,以避免影響其他乘客。發生爭執的兩位乘客被請到分開的座位,從而制止了事件的進一步惡化。
在指出社交網絡扭曲了整件事的真相之后,他特別重申:“維珍航空、所有維珍子公司和員工,都對種族歧視零容忍。同樣,我們對殘疾歧視零容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都零容忍。”

布蘭森沒有說具體過程,卻含糊地提到了“殘疾歧視”。
網上已有爆料稱,那名外國人是殘疾人,患有帕金森氏癥。而事發原因,是因為中國女乘客在起飛前試圖擅自調換座位,被外國男乘客出言阻止,可能罵了這位姑娘素質差。然后雙方開始互噴。

另外,一名叫做Catherine Jones的乘客也在網上曝出跟中國女乘客不一樣的說法:
1、這 名中國旅客并非是因為找耳機與外籍男乘客發生口角,而是因為在起飛前調換座位;2、雙方情緒都非常激動,并且相互辱罵;3、乘務員對雙方都做出警告,并警告男乘客如果不冷靜下來會被驅趕下飛機;4、爭吵是男乘客的責任,但是并不確定是否涉及種族歧視;5、男乘客表示他當時患病,但不是精神疾病;6、男乘客無禮,但看起來并不會有暴力行為;7、Catherine認為乘務員處理得當,男乘客起飛后一直睡到上海,并沒有再生事端。
那么,誰才可信?“PP不休”等人的文章中有很多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和邏輯不通的描述。下次遇到這種新聞,也許你首先應該警惕的是爆料者以及網上浪潮一般的民族主義情緒。

這幾年來,飛機上中國人脫鞋翹腳、罵人起哄的新聞屢見不鮮,甚至有游客向空姐潑泡面,簡直可以編一本厚厚的《當代中國人海外丟人現眼錄》。
航班延誤,然后中國人“起哄”,成了一道標志性的景觀。去年初,一架土耳其航空的飛機在加德滿都機場起飛時沖出跑道,導致機場關閉,所有航班延誤(加都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回不了家的中國游客為此發起了“示威”,在機場以及杜巴廣場拉起橫幅散步,要求航空公司賠償。
當他們留在機場吃泡面抗議的時候,一些外國旅客攤了攤手,離開機場去郊區游山玩水。
不耐煩的中國人,鬧哄哄的中國游客搶著上飛機,搶著買東西,甚至像饑民一樣搶著吃。

上周六,一段僅30秒的“搶蝦”視頻在網上瘋傳,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報道稱,一些中國游客在泰國一酒店自助餐廳用盤子瘋狂“鏟蝦”,且帶走多盤。然而,這些游客最終卻在離開酒店后剩下多盤未食大蝦。
BBC國際臺泰語科的Praiyada Chantrasuriyasak說,這段視頻在過去兩天也見諸于多家泰語媒體,在泰國的互聯網上引起大量轉發與討論,有些媒體甚至還給這家酒店支招,稱下次要給中國游客“定量供應”。
不過據北青報報道,這是一兩年前的事,而曾去過的游客則表示,這家自助餐廳除了大蝦,就沒什么別的菜了,導游只給半小時吃飯,所以吃的急了,而且沒有夾子,只好用盤子鏟。
好吧,就算只有蝦,就算只有半小時,也不至于這樣搶吧?再急,也要像個人啊。沒有夾子,大可以問餐廳要。餐廳若不給,投訴報警都可以,這么多人還要不到幾個夾子?
而且從“案發現場”的照片來看,似乎并不是“除了蝦,其他的飯菜都只有殘渣“。

目前還沒有媒體去調查取證。如果導游半小時就催走,那么這些游客估計是參加了野雞團,被導演拉著走,景點沒逛成,賣場倒去了不少,而且在酒店住得也不舒坦,更沒有好好吃過東西,幾天下來憋屈地很,好不容易到了跟團的最后一站,這時只想著狠狠吃一頓補回來。
中國人就像被按下了快進鍵一樣,做什么都急匆匆的,到處不耐煩地橫沖直撞。
我們喜歡插隊。我們當一米黃線不存在。我們搶出租車。我們在交通燈變黃的時候加速沖過去。我們為了節省五分鐘去翻越馬路中間的欄桿。我們由親戚帶著走VIP通道進去,因為排隊要半小時。我們在機場大鬧值班柜臺。我們在電話里對著客服人員吼:“馬上給我搞定!馬上!”我們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離去。我們走后門。我們送錢。

我們很急。我們很不耐煩。

的確,在候機廳里突然被告知必須繼續枯坐兩個小時,是非常讓人惱火的事情,更不要說那些在機艙里連膝蓋都不能伸直的可憐人了。
此外,還有信用卡、顧客服務、醫療記錄、復印機、打印機、道路、電話會議……這些東西都被列入了“抓狂物件”。
我們發明了很多東西來試圖解決煩躁癥,但實際上卻只是發明了另外一些煩躁癥。當你迫切需要解決一件事情的時候,卻看到他慢條斯理地露出八顆牙齒笑著說:“我們正在跟進。”跟進!誰發明的這個詞?

中國人不耐煩,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公平但為什么中國人比外國人更加容易煩躁?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公平。你可以不在銀行里排在第33位。只要你是VIP,你就可以施施然地直接走到柜臺前,把那32個可憐蟲拋在腦后。難道就不可以給非VIP的人提供舒適的基本服務嗎?可以,我們的基本服務就是在鐵椅子上坐兩個小時。
你可以不在醫院里看病排一上午掛一個號。只要你認識醫院里任何一個員工,從院長、主治醫生到行政人員,他們就可以直接帶你走到專家診斷室里。難道就沒有普通人看病的便利嗎?有的,就這么幾家醫院,你看哪兒人少你就去哪兒吧。你可以不排隊買房,反正漲起來,你賣了也沒有住的地方。你可以不急著結婚,反正你還沒有買房。

你可以不在春運排通宵隊買火車票——你可以去訂機票。難道就沒有底層人民承受得起的回家方式嗎?當然有,你可以在火車站廣場上買黃牛票,多付一個月薪水而已,你付得起。人們的煩躁癥,來自于社會結構的不穩定。因為你總在擔心,如果這個機會不抓住,你就被社會拋離了;如果你現在乖乖排隊,那么就一定會有人插你的位。所以我們一定急躁,我們不顧規則——實際上也沒有什么規則,抓到手的才是硬通貨,排隊等待的永遠都只是愿景。
我們就像在超市收銀臺前的購物者,推著購物車在幾條長龍之間躑躅,無論排隊還是不排隊都是兩難。插位加塞擠來擠去,一分鐘也不愿意等,焦躁不安。
而且,我們總覺得別人排的隊比我們的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