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機場:大力優化A、B到達區交通,迎客自由更方便
近年來,隨著白云機場客流量、車流量的大幅增長,高峰期到達區交通擁堵、秩序不佳等問題倍受公眾、媒體的高度關注。T2啟用前,為了在秩序管理上有一個全新的改觀,白云機場繼綜合整治、物價管理、衛生清潔、流程優化等一系列大動作后,著力對A、B到達區交通進行集中優化,找出治理這一頑疾的最佳辦法。12月16日起,白云機場就“如何優化到達區地面交通”這個問題向社會問計于民,通過集思廣益,努力找到在現有條件下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據悉,新白云機場2004年投產使用,落成設計容量為2500萬人次,后經過一次擴容改造增加至目前3500萬人次。曾幾何時,偌大的航空港,在當時車流量少、私家車不多的情況下,自駕車接客“隨到隨接、隨接隨走”的便利,受到廣大旅客和車主的廣泛贊譽和一致好評。尤其是在距離抵達出口數米之遙設置的“社會車輛接客通道”,帶給了抵達旅客、接機車主極大的便利,這種模式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一些大型機場都不多見。
然而,隨著廣州市城市交通的發展和白云機場客貨吞吐量的迅猛增長,特別是年旅客吞吐量2010年突破4000萬人次、2013年突破5000萬人次后,白云機場各項硬件指標包括機場交通,尤其是“到達區設計上先天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且一年比一年嚴重。目前,日均進出港車輛約為11萬輛次,日均進入A、B到達區的接客車輛約25000輛次。特別是在航班抵達高峰期,A區17:00—19:00、22:00—23:30,B區22:30—凌晨2:00,A、B到達區社會車輛接客通道內出現嚴重擁堵,抵達旅客等候時間長且通道內采取的“前十分鐘免費”等杠桿性收費方式,也解決不了擁堵的問題,大量車流疊加、排長龍,甚至影響到機場主干道交通。
白云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愈來愈大的交通壓力,不以重錘出擊、痛改前非的決心和力度,不足以改變嚴峻的現狀。誠懇就A、B到達區交通優化問題,從管理上拿出三種優化辦法,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和建議,期待大家共同參與,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第一種:維持A、B到達區社會車輛接客通道現狀不變。鑒于離T2航站樓啟用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暫時維持現狀,通過加強現場引導和管理,來疏散車輛緩解擁堵。等到T2航站樓建成啟用后,再作統一的規劃調整。
第二種:完全取消AB到達區社會車輛接客通道。到達區保留大巴、出租車接客通道,完全取消A、B到達區社會車輛接客通道,引導旅客到停車場上客。由于城軌施工需要,預計明年中要占用到部分交通通道,并進行完全圍蔽,此舉只不過是提前實施而已。同時可較好地避免高峰期在有限的通道內車流擁擠堵塞、旅客上下車無序等情況,但需要接機人士和抵達旅客步行往返各大停車場。
第三種:采取緩沖區與A、B到達區“聯動放行”優化管控模式。在T2建成前,投入資金改造硬件設施,高峰時段把P1、P4停車場作為到達接客車輛緩沖區使用,進行P1、P4擴容,加建P5停車場,同時優化A、B到達區社會車輛接客通道內的車輛停放,并采取緩沖區與A、B到達區聯動放行的做法,快速疏導車流,讓到達旅客走得更加便捷順暢。
歡迎廣大市民參與投票,12月16日-18日可到第三方平臺“民航資源網”站www.carnoc.com/t/can.html投票;如果市民和旅客有關于機場A、B到達區交通優化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在白云機場官方微信上留言,或參與其他媒體的相關平臺投票,也可發表您的意見建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