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步伐加快
歲末年初的一組機場數據成為過去一年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精彩注腳——首都機場國際(含地區)旅客占比從2014年的24%提高至當前的26.8%;天津和石家莊機場發展加快,承接首都機場溢出航班不斷增多。其中,2017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1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5%;河北旅客吞吐量達1186萬人次,同比增長39.5%;空鐵、空巴聯運持續發展,石家莊機場空鐵聯運旅客累計達到73.77萬人次,同比增長79%。
在2017年12月18日民航局召開的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司長王長益表示,京津冀各個機場定位明確,相互合作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機場2017年實現了統一運營管理,區域機場協同作用日益明顯,航線網絡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7年,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被列入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重點工作任務。2017年末,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印發《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對于京津冀地區機場來說無疑又是一針“強心劑”,將進一步助推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全面提高京津冀區域航空保障能力和運輸服務水平。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在政策這雙“有形之手”的指引下,京津冀三地機場加快行動的步伐,協同發展已初見成效。
政策出臺 清晰定位繪藍圖
《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給京津冀地區機場的協同、差異化發展描繪了一張藍圖:到2020年,北京新機場建成投入使用,北京“雙樞紐”機場與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實現與軌道交通等有效銜接,京津冀機場群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智能化水平、運營管理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0年,北京“雙樞紐”機場成熟運營,協調發展、適度競爭,國際競爭力處于世界前列,天津、石家莊機場區域航空樞紐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將天津建成我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基本實現京津冀地區主要機場與軌道交通等有效銜接,打造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空鐵聯運、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
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清晰的發展定位至關重要。事實上,受發展現狀、環境資源等因素的制約,京津冀三地機場長期以來發展并不平衡,“北京吃不動,天津吃不飽,河北沒得吃”的業內順口溜兒就是一個寫照。早在多年前,民航管理部門就意識到協同發展的重要性,進行過充分調研和專題研究。自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作為先行者的民航業,對三地民航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思路。
如今,三地機場有了鮮明的“角色”劃分。首都機場和北京新機場的定位是國際航空樞紐。北京新機場啟用后,首都機場和北京新機場將重點完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提高國際航線網絡的通達性,形成優勢互補、適度競爭的“雙樞紐”網絡格局。北京新機場還將打造成為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而天津機場和石家莊機場定位為區域航空樞紐,將成為北京“雙樞紐”的重要支撐。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這些定位也將逐步深化。
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各機場的定位并非“信手拈來”,政策定位與機場及所在地現實基礎密切相關。以天津機場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發展前景來說,天津市多年來不斷加快空港建設,航空物流園區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天津航空物流園區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中,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化運作,通過引入國內外知名航空物流企業,包括引入貨運航空公司的方式,必將形成國內外空地一體化的物流格局。
從2014年出臺的《關于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到如今的《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從民航局發布的《京津冀機場航線航班網絡優化實施辦法》到2017年底京津冀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一系列利好政策都在助推京津冀三地機場快速發展,將影響機場運行管理的各個領域。
在航權分配方面,民航局表示也在加快研究政策,盡快出臺國際航權資源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該辦法將對北京新機場國際航線發展予以傾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推進樞紐建設、鼓勵有序競爭、提高運行品質和綜合競爭力等原則為核心,建立國際航權資源配置量化指標體系,做到條件明確、量化評定、程序清晰,為市場經營主體提供公正、公平、公開的國際航空運輸政策環境,進一步鼓勵航空公司積極進入北京新機場經營。此外,辦法還將從激勵航空公司發展、樞紐建設等方面支持北京新機場國際航線網絡建設。
因勢利導 謀求發展加速度
對于三地機場來說,局方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使他們有了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其協同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改變也體現在了方方面面。
2017年5月,承德機場順利通航,河北省內支線機場一體化管理進入新階段,機場協同效應進一步顯現。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石家莊飛往承德,以及張家口、秦皇島等地的航班將分別達到4班以上。據悉,2017年石家莊機場陸續新設博鰲、凱里、宜昌、營口等18個支線航點,支線航點達到36個。
按照《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實施意見》,河北省還將新建邢臺、滄州、康保、豐寧等支線機場,并推進唐山、張家口、邯鄲等機場的改擴建。“我們將認真研究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中河北省內機場的功能定位,主動疏解首都機場非國際樞紐功能,不斷完善大眾化區域樞紐建設,構建河北支線航空網絡,并提升空空中轉服務水平,為京津冀城市群、機場群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河北機場集團總經理李武表示。
2017年4月2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航空咨詢日活動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開展。服務人員將網友反映的常見航空問題匯總后進行現場解答,活動的主辦方是天津機場北京營銷中心,而這一天也是該中心揭牌成立3周年的紀念日。天津機場北京營銷中心的設立,就是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彼時,“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天津機場咨詢服務柜臺”也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出發大廳同步掛牌啟用,啟用至今已經為110萬名旅客提供相關服務。
如今,天津機場的疏解功能越來越顯著,各種交通方式在天津機場實現了無縫接駁,天津機場成為服務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京濱高鐵、京津城際高鐵、地鐵M2線、C2線將引入機場交通中心及高鐵換乘站,形成覆蓋京津冀區域及天津全市域的地面交通1小時行程圈,外部通過津秦客專、津保客專、津滄城際、京滬二線等鐵路網銜接,更可使機場腹地范圍擴大至100公里服務圈。
作為三地機場中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機場,北京首都機場正積極提高國際樞紐運作能力,加快開拓國際航空市場,不斷擴大國際航線網絡覆蓋面,重點開展歐洲、北美、東南亞、東北亞等已有的重點區域市場業務。此外,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國際航班的運行效能,進一步豐富國際航線的運行資源,減輕當下超飽和運行壓力。首都機場建立了國內外混飛航班靠橋機制,日均靠橋航班增加了34架次。與此同時,北京新機場建設工作正穩步開展,大力推進“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標桿體系建設。預計到2018年底,北京新機場主體工程將基本完工,新機場管理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為2019年驗收、調試、演練和試運行奠定基礎。
協同發展 一體化運行任重道遠
有評論指出,推進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要圍繞一條主線進行,建立一套機制,實現機場管理的一體化。行政區劃的設置和管理機構的不統一,很容易導致各地站在本位角度考慮問題,對本地區、本機場的得失考慮得較多,而對整個地區的協調發展考慮得較少。如此下去,容易造成盲目競爭和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實現統籌規劃,加強各種合作,才能更好地推進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機場群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015年北京首都機場集團已正式托管河北機場集團,京津冀主要機場實現了一體化運營管理,初步建立了以首都機場為中心,天津和石家莊機場為支撐的三地機場協同運行及聯合管理模式。在2017年首都機場中跑道大修期間,天津機場主動承接首都機場調減的部分航線航班,協調各航空公司航班運行,保障旅客約4.85萬人次。
對于京津冀三地機場來說,要立足各地的比較優勢謀求差異化發展,更要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三地機場表示,將在航線航班網絡優化、安全服務、市場營銷、人才培訓、非航空性業務、運行資源整合等方面加強合作,協同發展前景廣闊。
比如,自2017年12月28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實施的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辦簽證政策,也給三地機場帶來發展契機。為此,他們將與航空公司等有關單位聯動合作,優化144小時過境免簽聯程產品,豐富北京、河北、天津產品組合,構建互聯互通、方便旅客出行的航線網絡,三地機場還計劃開展更多深入的合作。
在疏解北京機場非國際樞紐功能的過程中,首都機場計劃進一步調減國內支線航班。此前有數據透露,從2017年起,首都機場每年調減機場航班總量的2%;到2019年,共調減6%的航班。到2019年,首都機場力爭實現國際航班占比達到30%、國際旅客占比達到33%的發展目標。而這些調減的航班可由天津和石家莊機場運營,這樣航企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新資源來保障。
作為三地機場直接的行業主管部門,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發揮統籌協同作用,定期召開協調工作會,從解決資源瓶頸問題和政策配套問題等方面入手,致力于推動京津冀地區民航的安全和科學發展。2017年9月,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同中國民航大學聯合設立了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研究中心,開展首都機場與北京新機場“雙樞紐”運營模式研究。下一步,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將以回應好“三個重大關切”為核心,繼續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項目研究,推動北京新機場建設運營規劃,加快疏解首都機場非國際樞紐功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俄只允許獲中國機場起降位承運人執飛中國線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