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華:最美北疆空港人
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授予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等200個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授予鄒平等966名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授予北京市西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防控應急隊等956個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
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3名職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天起,內蒙古國資帶您一起走近他們,聆聽他們的故事。
王浩華,包頭機場“首席管制員”,包頭機場管制室分隊長。從業16年來,憑借自己對專業知識的鉆研和對職業的敬畏,從一名“管制+1”的入職新兵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內蒙古機場集團管制教員、首都機場和內蒙古機場集團專家庫專家、管制運行手冊編寫主要成員、“ATS”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并且相繼獲得了自治區民用支線機場航空管制員職業技能比賽個人全能第一名、飛行服務單項第一名、機場管制單項第二名等多項殊榮。
“力量始于原點”
2006年7月,一個安靜的男孩來到包頭機場管制室。剛入職,他是唯一的見習管制員,為了能多學習,他每天在塔臺、站調和機坪之間輾轉往復著,就像一枚永不停止的小陀螺。“好幾次下班后,他累得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就睡著了。”在師傅劉鑫看來,正是這份堅守讓王浩華快速融入工作崗位,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管制工作的每個環節。
提升業務能力一直是王浩華最看重的。2009年包頭機場開展安全審計,王浩華著手草擬管制業務管理制度,他翻閱了大量的行業規章,從已經泛黃的資料冊里查找行業規定。2019年,他帶領團隊再一次完成了運行手冊和作業指導書地編寫和更新,最終的成品達六百余頁。機組通訊失效、飛機起落架故障返航,一起經歷過這些特情的同事都說:“只要浩華在,什么特殊情況他都能冷靜處置,因為他對飛行程序,操作規范早已爛熟于心。”
2015年,機場空域障礙物超高評估工作由局方移交至機場,部門領導決定由他來接手。由于包頭機場距離市區僅6公里,凈空環境復雜。隨著城市建設進程加快,障礙物評估數量和難度進一步加大。第一次獨立評估就遇到一塊“硬骨頭”,北梁國家級棚戶區改造項目中60平方公里區域需要評估。一頭霧水的他憑著一股韌勁,上網查資料,自學數據轉換、畫圖定位、公式應用。回憶起第一個項目,王浩華說:“半個多月的時間,幾乎天天都要熬到凌晨三四點”。一點點研究,一遍遍推敲,他的手機、ipad里存滿了資料,休息的時間也仍在做方案、搞測算。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2021年,他利用業余時間獨立完成了50多個建設項目的評估,數據的精準高效得到了局方的高度認可。
“人生就是修煉自己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王浩華的座右銘,也是他實實在在的職場感悟。
“工作中的痛點是創新的動力”
“看到師傅們一次次整理成堆的數據報表,不但辛苦,而且還花費大量時間。我心里就想為大家做點什么,想減輕大家的負擔。”一個簡單的想法,成了王浩華在之后創新道路上不懈努力的目標。
早在2014年,看到繁瑣的航班信息錄入占用了管制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理工專業出身的小伙子就開始嘗試編程。經過不斷迭代,目前已經開發出空管數據自動化處理系統,大大縮短了空管信息統計時間,該項目被推廣復制到多個支線機場使用,同時該項目也榮獲了2019年內蒙古機場集團科技創新三等獎,并且取得了國家軟件著作權。
“我師傅的偉大發明太多了,最牛的還有電子進程單,模板一打so easy,師傅再也不用擔心我出錯了!”王浩華的徒弟說起師傅的創新,總是忍不住地豎起大拇指。
“電子進程單是我設計的軟件,外加改造了普通打印機,直接可以打印進程單基礎數據模板,大大縮短了管制員制作進程單的時間,也降低了出錯的概率”王浩華說,專業的設備購置費用極高,他的創新不足200塊錢就能配齊一套打印設備,而購買專業設備一套需要10萬元。王浩華的這項創新也榮獲2020年內蒙古機場集團科技創新三等獎,并且獲得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2021年,王浩華制作了契合式飛行進程單提示架,有效地起到了防止跑道侵入事件發生的作用。該項發明獲得了內蒙古機場集團第八批“五小”創新二等獎。
這些年來,王浩華帶領著管制員們不斷破解痛點難點,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他在工作室鏖戰到天光大亮。“創新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每當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能為管制員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風險,為機場發展創造價值,比給我任何獎勵都開心。”王浩華說。
“傳承,管制員的制勝法寶”
每一名成熟管制員的背后都有一位師傅默默支持著。傳承是管制員的制勝法寶。傳承的不單是知識和經驗,還有理念和職業的操守。“拿起話筒的那一刻,要覺得像自己第一天放單一樣,要嚴謹、細心,要心存敬畏。”王浩華常和徒弟這樣說。
“敬畏規章、敬畏職責、敬畏生命”是體現在王浩華工作細節里的價值追求。
徒弟高文娟回憶起自己與師傅的一次“據理力爭”。一次與師傅搭班指揮航班落地。滿以為出徒之后可以胸有成竹的指揮飛機了。當她自信的向機組發出指令后,師傅面色嚴肅的指出了她的問題,小女生和師傅“據理力爭”。“管制員就是在細節處見功夫,指令發出的時機、排布的順序都是有講究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的一個疏忽和大意帶來的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回憶起當年師傅的話,高文娟依舊銘記于心。
一件讓王浩華感到非常開心的事,是在他傾情傳幫帶下,4名徒弟已經成長為管制教員,在全區管制員技能大賽中斬獲多項榮譽。
他的徒弟都深有感觸,“他帶徒弟從來不是大張旗鼓,都是潛移默化,認真和嚴謹的作風是師傅帶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16年如一日,王浩華堅守著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甘守寂寞,從一名普通管制員成長為“首席”技術員,不斷傳承著民航“工匠”的精神品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江西機場集團地服公司團委獲全國民航“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