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民航援藏人 讓鐵鷹在雪域上空翱翔
西藏有5座高海拔民航機場。一批批民航系統援藏干部發揮專業特長,當好“匠人師傅”和“崗位教員”,投入高原機場運行的同時,更培養帶動人,留下了一支高水平的機場維護保障隊伍。近日,記者采訪了三名首都機場集團的援藏員工,近距離感受他們在雪域高原工作的熱情和奉獻。
包教包會的“小教員”
井強工作的邦達機場,是“世界上跑道最長”、“世界上離市區最遠”、“世界上氣候最惡劣”的民用機場,距離最近的城鎮125公里,跑道全長5.5公里,冬天風速常達到每秒30米以上,冬春氣溫在-30℃以下。
入職后,井強發現所在的驅鳥隊同事們普遍存在業務知識欠缺、操作技能不足的問題。工作之余,井強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給同事們開展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工作。
初次培訓,井強按照自己的教案設計,耐心細致地講解了涉及《民用機場運行安全管理規定》中“人員資質與培訓、鳥類與野生動物防范管理、FOD防范管理、跑道防侵入及不停航施工管理”等5個方面的內容。第二天考問參加培訓的同事時,發現大家學會的東西并不多。第二次上課,他將授課的內容偏重于介紹自己工作積累的經驗與做法,在課堂中與同事一起對飛行區保障工作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更務實、更有針對性。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跟著井強學習,我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場道維護全部工作。”驅鳥隊隊員扎西四郎說。
如今,井強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都被機場所采納,規范了邦達機場跑道巡查標準通話用語、鳥擊防范與凈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程序,有效規避了日常工作中的風險,提高了飛行區安全保障水平。
用科技保安全的“發明家”
1990年出生的蘇新康在拉薩貢嘎機場特種車輛運行部工作。他被貢嘎機場的同事們親切地稱作“發明家”,由他研發的“登機橋操作安全語音提示系統”,有效提升了機場旅客登機橋安全運行操作水平。
去年8月1日入職工作,11日就碰到了因機場員工不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導致登機橋刮傷飛機艙門事件。這對注重零失誤的蘇新康來說,是個很大的震動。在高原缺氧環境里,人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都遲緩下降,易發操作失誤,該如何提示大家呢?這時有同事抱怨道:“廊橋操作一步就記不起來下一步了,要是有個人在邊上提示一下就好了。”一語點醒了他,是不是可以通過對登機橋操作安裝語音、警示燈、紅外線感應燈設備,形成語音提示系統?在沒有設計參照的情況下,蘇新康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查手冊、找線路圖,獨自設計了近十套語音提示系統,還自費采購了零部件和線材。
“小蘇上班來啦”——每次深夜十一二點鐘在進入廠區調試時,下班的同事碰到他都會這么說。因為登機橋是快速保障通道,白天不允許做調試,只能等晚上。經過一個多月內幾十次的實驗,4套系統全部被他安裝調試好。使用至今,拉薩貢嘎機場再無登機操作事故發生,登機橋廠家也將蘇新康開發的語音提示系統列入登機橋生產的重要配置。
讓大家心里踏實的“老大哥”
35歲的鄒剛年紀不算很大,卻是同事們心目中的“老大哥”,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大家。
“快回宿舍,有人出事了!”今年端午節前夕,一通急促的鈴聲響徹在鄒剛的辦公室。回宿舍一看,眼前的情形頓時嚇住了他,來自西南空管局的同批隊友李智楠突發急性肺水腫,已經失去了意識。
來不及多想,鄒剛架起人就往機場診所跑,“血氧含量40%,瞳孔放大,我們這條件不夠,需要趕緊送往拉薩的大醫院。”醫生將情況說明,鄒剛意識到事態緊急,馬上開始聯系拉薩的醫院和運輸病人的救護車,需要家屬簽字的時候,他也是作為兄長代為簽字。回到單位,他跟大家商量后,建立起了每日通報機制,大家早晚間都互相報個平安,及時告知行蹤,盡力保障每個隊友的人身安全。
援藏以來,鄒剛還整理核對了貢嘎機場近10年共486份文件,匯總出128條待完善的地方,結合以前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理念,撰寫了341頁、10余萬字的《拉薩機場生產運行管理手冊》初稿。正如他當初立下的目標一樣:要做最好的民航援藏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深圳機場:上半年客流超2400萬 航空業務發展“量”“質”齊增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