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緊”真“俏”的返鄉機票玄機
剛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國內航空公司的客流再創新高。
1月30日-2月6日間民航共執行56329個航班,運送769.4萬旅客,同比去年黃金周增加近兩成,為此國內航空公司共增加了4000多個航班。
每年春運購票的問題都會成為話題,今年尤其如此。就在春節前一周,大量航線被機票代理銷售商加價銷售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根據媒體調查,去哪兒網上出現多條航線被票代違規加價的情況,其中多條航線的加價幅度超過原價一倍。
21世紀經濟報道曾以《小心特價機票》為題對特價機票亂象進行過專題報道,聚焦了票代運用手段售賣所謂特價機票的行為,其中既有并無機票銷售資質的黑票代擾亂市場,也有今年春節前出現的這類正規票代違規操作。
春節的機票價格走勢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航空公司的節假日運力投放又有什么規律?在票代違規屢禁不止的背景下,如何能避免遭遇加價機票?
票代違法加價
1月下旬,有媒體通過去哪兒網調查了票代對80多條直飛航線開出的價格,其中一半以上機票價格超出政府指導價的限制。按照該報道,包括杭州-三亞、北京-麗江、北京-成都等一批航線的除夕前兩日機票價格都遭遇大幅度加價,三大航國航、南航和東航的航班全部遭遇加價。
中國民航機票于2003年開始實行政府指導價,大部分航班的定價需參考民航局和發改委共同制定的基準價,基準價平均計算應為每公里耗費燃油0.75元,機票上浮最多不得超過25%。
1月25日,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在其網站發布消息,稱北京、長沙、廣州的5家機票代理銷售商“違法加價銷售機票”,其中北京長北鑫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最高加價幅度達到了312.5%。為此發改委責成各地價格主管部門依法處理并要求處以罰款。
上述五家違規加價的方式不一。除了直接加價在第三方平臺銷售外,也有票代通過在指導價之外以擅自加收代理服務費的形式變相加價,其中長沙鴻運行航空票務服務有限公司收取的代理服務費最高達到其機票應售政府指導價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被加價線路中不少是旅游線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調查便發現,旅游航線由于航空公司較少,往往機票更緊俏,更容易遭遇票代加價。
去哪兒網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發來的聲明證實,違法加價的不止上述被處罰票代,但相關違法票代已經被全面下架。去哪兒網解釋,上述加價機票是票代利用系統漏洞從而投放的,在下架后網站已經開始對機票價格進行全面監控,并歡迎消費者舉報。
中航協在上述報道刊發后也第一時間發出警示通知,要求機票銷售代理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并要求協會各地區代表處嚴密監控熱點航線航班的銷售情況。中航協目前管理著全國上萬家正規票代,但無機票銷售資質的黑票代是其數倍之多。不過上述報道涉及的票代都獲得了中航協的機票銷售資格。
除了私自對機票價格加價,發改委通報的案例中,長沙一家名為龍行九州的票代則以強行搭售“租車代金券”的方式變相加價銷售了上千張機票。
而這類搭售行為在機票銷售環節普遍存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嘗試在第三方訂票網站甚至部分航空公司的官網訂票時發現,不少特價機票在購買時會同時搭售20-30元不等的短期意外保險。如果不選擇該保險,網站顯示的機票價格便會回升,購買保險才能享受的優惠基本等同于保費。
上述違規加價的方式僅僅是票代行業操縱票價的冰山一角。勁旅咨詢曾對特價機票航班進行了統計,發現十大低價機票來源中,加價轉售的機票和虛假低價占到近四成,還有一半的低價機票來源存疑,存在退改簽限制等問題,消費者為這些機票往往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價。
返鄉票為何難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春節前一個月至前一周多次查詢各航空公司官方網站和第三方訂票網站發現,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出發,春節去往中西部多個省會城市以及旅游景點的機票價格全面回漲,大量航線的機票均顯示全價,幾乎是平日折扣價格的二至三倍。
即便如此,時段較好的機票紛紛顯示緊張狀態,從除夕前十天開始便有航班顯示余票僅有個位數,類似的緊張也出現在黃金周最后兩日的回程機票上。
春節機票緊張是否是因為供需矛盾失衡?作為民航業的主管部門,每年春節前,民航局都會同多個航空公司研究春節運力提升,多年來春節運力一路上漲。包括東航、國航、南航、海航等國內大多數航空公司在春節期間的航班運力都會大幅提升。
計劃并不總能滿足現實的需求。前述民航局提供的春節民航運輸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旅客運量增速為19.8%,航空公司的航班量同比增15.4%,也就是運力需求增速實際超出了運力供應的增長,一定程度解釋了春節機票難買的原因。
盡管如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查詢成都、長沙、武漢、重慶與北上廣之間的返鄉和返程機票價格發現,包括春秋航空在內,大多數航空公司的機票都是以全價或接近全價的價格銷售。
一家國有航空公司對接客戶和票代的人士張熙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春節黃金周及前后一周是航空公司每年的第一個銷售高峰,乘客出行的剛性需求最大,對價格遠不如十一、暑假時候敏感。
張熙此前曾向記者介紹航空公司平常的放票規律:提前兩三個月放出4-5折機票試探銷售情況,如果銷售情況好,此后就逐漸放出折扣幅度更低的機票,到航班起飛前不久就幾乎都是全價或接近全價的機票;如果最開始放出的機票銷售不好,就有可能放出折扣更低的3-4折機票。
不過在春節期間,這種規律并不存在。“基本不可能有特價機票,提前一兩個月能訂到八九折就不錯了。”張熙稱。
此外,張熙介紹由于每年春節時間并不固定,每年上班族與學生客流、民工客流的重合情況并不一致,這導致航空公司每年春節航班的緊張程度各有不同,“比如今年春節學生客流高峰1月上旬就出現了”。
上海一家機票代理商2月10日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黃金周的機票銷售情況實際上不如去年樂觀。前述民航局數據也顯示,春節黃金周期間的航班平均客座率為66%,僅有小幅增長。換言之,盡管運力每年都在持續增長,春運期間運力資源實際上并沒有完全發揮,運力錯配也是春節機票緊俏的一大因素。
機票投放的秘密
“春節機票的價格其實并沒有超過政府指導價,只是大家習慣了平常動不動3-4折的打折機票,所以才感覺黃金周的機票漲了價 。”張熙強調。
正因如此,有經驗的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在春節前提前一兩個月訂票,希望盡可能買到數量有限的打折機票回家。
但很快又有消費者發現,在部分航線上,提前一兩個多月查詢春節返鄉機票時,包括航空公司官網和第三方訂票網站都顯示經濟艙機票售光,僅剩貴好幾倍的頭等艙。但再過半個月后查詢,又出現了經濟艙機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12月和1月查詢上海-成都/重慶的機票時便發現類似情況。
張熙解釋,出現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一是春運加班航班的機票被放進來了。”她介紹,“一般要到12月底1月初才會確定第一批加班航班,因為我們要參考12月各個航線的訂票量再對比往年的情況才能確定加班表,所以是有可能出現1月又出來一批航班的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三大航和部分地方航空的加班航班公布時間,發現基本都在12月中下旬才開始銷售,部分航空公司的第二批加班航班銷售時間甚至在一月中上旬才推出。以南航為例,去年其第一批加班航班都于12月25日推出,第二批加班則是1月15日才開售。
不過張熙強調,即使是加班航班,經濟艙機票的價格多數也仍然維持全價。
有不少消費者在社交網絡上則提到,通過第三方訂票網站訂票遇到了兩三天時間內經濟艙機票時有時無的情況,“剛買了全價票折扣票又出來了”。對此,張熙表示不排除票代提前訂票占座的可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接觸違規票代時了解到,有票代會在獲取熱門航線的航班上提前占座,隨后再通過第三方訂票平臺放票,有消費者購票后再修改乘機人信息。
“航空公司的政策實際上是允許票代訂票后修改乘機人信息的,”張熙介紹,“比如旅行社這種一次性訂量很大,很容易出現乘機人變動。”
但有票代卻違規利用了這一便利。“對于這種,我們的處理方式是,比如遇到平常訂票并不多的票代突然在節前大量增票,我們就會著重關注他,看是不是想捂票然后再加價銷售。”張熙介紹。但她也承認,這種情況很難完全杜絕,“因為有旅行社或者大客戶要為旅客或者員工訂春節出游或者回家的機票,這種也是可能的,我們也不可能隨便懷疑人家。”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