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機場探索運行保障模式側記
5月26日,一架來自成都的航班緩緩降落在伊寧機場,泛著新綠的薰衣草地吸引著旅客留戀的目光,地面保障人員熟練地指揮著客機對接廊橋,機坪工順序進入作業區,緊張而有序地保障飛機過站。
從落地到提取行李,只用了15分鐘,這讓經常往來于成都和伊寧的王婷女士感慨道:“回家之路越來越順暢了,很有國際范兒,真要為家鄉的機場點一個大大的贊!”
旅客切身感受到的變化不是偶然的空穴來風,伊寧機場近年來結合實際探索的運行保障模式效果逐步顯現。自2009年以來,伊寧機場就通過項目管理的方式,打出了一整套強化運行保障的組合拳,即實施航班保障快速過站,制定員工崗位規范及操作規程,以及應用安全標準檢查單,這“三個項目”的持續組織實施,逐步建立了具有伊寧機場特色的疆內支線機場運行保障模式,并得到新疆機場集團公司在全疆支線機場的應用推廣。
優化機坪運行流程 實施航班保障快速過站
航班正常率始終是旅客關注的焦點,與廣大旅客利益休戚相關,也是民航運輸工作中的難點。民航局2013年、2014年工作會議上,李家祥局長、李健副局長分別就提高運行保障效率,保證航班正常工作提出了考核要求,實施了新版航班正常統計辦法進一步規范航班正常性統計工作。如何全面提升航班正常性,開展高效率、安全的運行保障?伊寧機場自2009年探索嘗試的機坪運行流程優化方案(快速過站)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2009年3月以前,旺季期間烏魯木齊至伊寧每天往返20架次(淡季僅有12架次),機型以B737、ATR72和E145機型為主,旅客年吞吐量36萬人次,年出港貨物70噸。機場在冊員工158人(加上實習人員至少有164人)。參與機坪作業的部門有六個,人員多達15-18名。時間觀念差、保障能力低、工作效率不高,部門間不協作、人員間不配合、觀望扯皮現象多,安全意識淡薄、違章操作多的現象隨處可見。在過站保障中常常要把航班預計本場起飛預留的15分鐘都占用掉。
為適應航空運輸高速發展對機場提出的新要求,切實提高機場運行保障能力,伊寧機場經過1年的現狀調查,于2009年起推行機場運行規范化管理。組建機坪運行管理部,開展機坪運行保障規范化管理試點,積極推行機坪運行流程優化方案(快速過站)。
通過收集航班保障中的各項數據,計時計量、分析匯總,不斷優化機坪運行保障流程,最終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伊寧機場創造性地提出了“機坪工”和“機坪長”概念。將在機坪從事航空器勤務保障且具有相應資質的各類人員組合成為“機坪工”,包括機務放行人員、一般勤務、特種車輛駕駛人員、監裝監卸人員、搬運人員、航空器監護人員、廊橋操作人員、客艙保潔人員、行李分揀人員等,并明確為航空器提供保障服務時,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各參與保障部門工作的管理人員為機坪長。看似一個簡單地稱謂變化,卻實現了四個“統一”:一是統一規范機坪作業人員,打破了原有崗位劃分的限制,為“一崗多能”用工機制的建立,及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奠定了基礎;二是統一規范機坪運行保障工作。建立了機坪長負責制,由機坪長負責組織機務、特種車輛駕駛人員、搬運人員、監護、保潔等各崗位人員,按時按質完成保障工作;三是統一、規范機坪作業人員著裝,使用紅、黃警示色區分機坪長、機坪工;四是規范了各機型保障方法。以B737為代表的C類飛機統一采用“七人保障法”,貨郵量多時采用“7+X”保障法,以ATR72、E145為代表的B類機型采用“五人保障法”。
以B737-800型為例,按照機坪運行流程優化方案(快速過站)保障模式航班落地前15分鐘機坪工列隊進入工作狀態。人員分工分別為1號(機務)、2號(機務勤務)主要負責航線維護,指揮飛機泊位,并協助行李搬運工作;3號機坪長負責航班信息的收集(特殊旅客、行李貨郵量、裝艙位置)、機坪作業的組織、行李貨物監裝監卸、飛機貨艙門的關閉及裝卸現場的清理的監督,參與行李貨物的裝卸工作;4號(行李車駕駛)負責進出港貨物的交接、復核和拉運、行李的拉運和移交、行李牽引車和拖斗的準備和歸位,參與行李貨物的裝卸。5號(廊橋操作員)負責廊橋操作、客艙保潔、到達航班貨郵艙單的領取(出港特貨單的送簽)、特殊旅客的服務、向地服傳遞乘務長的要求、廊橋工作梯的監護,參與行李貨物的裝卸工作。6號(監護員)負責飛機停場期間的監護、客艙保潔、飛機牽引車操作,(遠機位時負責查驗旅客登機牌),參與行李貨物的裝卸等工作。7號(搬運)負責行李貨物的裝卸、貨艙的清艙和貨艙隔網的掛接工作、裝卸現場的清理工作,協助出港貨物的復核。通過泊位前的準備、實施作業等一系列標準程序,最后列隊送機達,實現了航班過站保障的安全、快捷和高效。
伊寧機場推行的機坪運行保障規范化管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B737機型過站保障時間約為25—30分鐘,較行業標準減少15—20分鐘;ERJ145機型過站保障時間約為17-22分鐘,較行業標準減少13-18分鐘。區區十幾分鐘時間,帶來的是服務品質的提升,它有效減少了旅客經停等待時間,甚至能夠把始發站延誤航班搶回正點,明顯改善旅客感受。機坪運行流程優化方案(快速過站)的施行體現出的是伊寧機場人本管理的精細化,具體踐行了新疆機場“旅客和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服務目標”的服務文化。
多年的實踐證明,機場結合自身實際,通過調整組織機構設置、人員崗位設置、優化保障流程、規范運行秩序、完善人員資質、改造硬件設施等多種方式方法,規范航班運行保障工作,有效精簡在機坪作業人員數量,不僅實現了航班過站時間優于行業標準10分鐘的目標,而且提高了運行效率,更實現了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同時逐步建立了支線機場運行監管機制,實現了由“保障型”向“管理型”的轉變。
編制崗位作業指導書 打造“手冊員工”隊伍
2010年,新疆機場集團范圍內連續發生了多起不安全事件, 充分暴露了一線崗位人員存在的憑經驗操作、規章意識淡薄、缺少規范的崗位作業指導文件等深層次問題,如何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成為現實迫切需要,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轉變。
伊寧機場始建于1936年,隸屬于新疆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一個有著79年歷史的“老機場”,在新形勢下,必須要進行一場安全管理新思維的全面轉變。機場運行如何更科學、更系統、更標準?為一線崗位人員量身打造一個操作性強、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崗位作業指導文件首當其沖。
2011年起,伊寧機場率先試點,啟動《支線機場崗位工作規范和操作規程》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編寫項目,時任伊寧機場總經理的陶潤文同志高度重視,親自擔任項目負責人直接領導項目工作,兩位副總經理各負責一組,定期召開項目推進會議,機場自下而上全員參與,將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的要求與結合機場實際制定的操作程序融合編制出崗位作業指導文件。起初,因為即是工作人員又是編寫人員,勞動強度加大產生了不理解現象,編寫組人員間因某個工作節點理解不同而發生爭執甚至吵架現象時有發生,但正是這種“吵架”卻劃清了以前部門之間的三不管交叉地帶,明確了各自的責任分工。編寫工作歷時一年零三個月,完成了機場所涉及的71個崗位的崗位說明書、工作規程的匯編定稿工作。機場總經理在手冊頒發大會上要求,全體員工按手冊做事,按章操作,將手冊時刻攜帶在身邊,做“手冊員工”,并要求職能部門加大手冊的培訓力度和執行力的監督檢查。
三年的試運行“考驗”中,機場多次修訂完善內容,確保其符合現行各項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的要求,實現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統一。
為確保機場員工嚴格按照手冊執行,伊寧機場針對手冊內容,對所有員工分級進行培訓和考核,如新員工入職前必須100%接受崗位操作手冊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能到崗位實習,做到將手冊培訓常態化,切實提高了員工崗位操作技能和手冊執行意識。2013年實施開展對標管理活動,對照手冊操作,對照手冊檢查,對照手冊講評。
一冊在手,解決了崗位人員沒有操作指導性文件的窘況,使原先分散在各個體系中的標準、規章得到統一,規范了“產品質量”,確保按崗位規范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一致,消除人為的差異,降低了風險系數,為規范運行操作標準打造手冊員工奠定了基礎。
創新運行監管模式,向管理要安全
“快速過站”、《崗位工作規范和操作規程》規范了一線運行保障的操作和標準,那么一線是否能依規對標操作呢?為有效監督機場運行品質,真實記錄航班運行保障工作中各環節操作情況,“機場運行監管部”這個“裁判”應運而生。其主要職責是綜合使用《崗位規范》、運行監管檢查單、視頻監控系統、安全標準檢查單等管理工具,對機場運行保障的各崗位進行監控并及時糾偏治違。
通過監控管理,伊寧機場運行保障過程中的“三違”行為,以及不按要求放置輪擋、機坪特種車輛未按要求開啟警示燈、機坪作業人員到崗不及時,或未按要求穿著反光服等常見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據統計,2013年運行監管部制發“三違”糾正措施和整改記錄單197份,同比降低25%;在此基礎上,2014年又降低18%,呈現出逐年遞減趨勢,支線機場運行保障品質顯著提高。
同時,伊寧機場將違規行為與績效考核掛鉤,運行講評會通報違章事件月度考核即可兌現,確保違規違章行為及時得到糾正,提高了監管工作的權威性,從而維持了良好的運行秩序。
而檢查落實規章制度的又一管理“利器”,便是“安全標準檢查單”,它架起了一座手冊執行和監管機構之間的橋梁。
安全標準檢查單分為績效檢查單(季度檢查單)、崗位流程檢查單(月度檢查單)、崗位工作單卡、專項檢查單四類。其中崗位流程檢查單和崗位工作單卡主要以《崗位規范》為基礎編寫。流程檢查單的作用在于衡量一線崗位人員實際操作與工作程序要求之間的偏差;崗位工作單卡由一線生產崗位人員依據所承擔的崗位職責,執行的現行有效的程序文件和手冊制定,以卡片或流程圖的形式作為員工開始正式工作前的提示或崗位自檢檢查單,避免錯忘漏的發生。伊寧機場實施安全標準檢查單項目后,工作流程和崗位操作的復核驗證工作得以規范,因崗位人員錯、忘、漏導致的非正常情況明顯減少。
《標準檢查單》的施行提高了崗位員工、基層管理人員、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和機場管理人員參與生產運行過程的監控和糾偏工作主動性,特別是生產運行過程中“自我檢查和自我糾偏”能力得到提升,它將機場日常運行組織同具體操作規程、安全管理體系和各類規范化手冊有機結合起來,是驗證和實現“文實相符”的重要工具。
《標準檢查單》對運行質量的監督檢查細致入微,實現管控的全覆蓋。以消防護衛部(機坪運行)護衛崗位為例,以前曾多次發生護衛人員未按規定在航空器落地前15分鐘到達到達廳依次開啟連廊指紋門、下客電梯,導致旅客下機后由于到達廳指紋門未開啟,旅客滯留不能及時提取到行李,影響機場服務質量,導致旅客投訴現象增多。
安全標準檢查單使用后,機場運行監管部、消防護衛部(機坪運行)負責人便有據可依,檢查單項目一目了然,根據該崗位員工按章操作情況,通過視頻監控或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發現違章現象立即進行制止和糾正,并對重復發生的問題進行績效考核,事后有針對性的組織該員工進行《崗位工作規范和操作規程》的學習培訓,分析違章操作可能帶來的隱患,從而提高部門員工的思想認識和按章操作意識,杜絕此類問題的重復發生。
“安全標準檢查單”實現了四個統一:統一機場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統一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統一日常安全監督檢查;統一安全教育培訓,讓員工學會危險識別和崗位安全自檢,讓基層管理人員學會安全風險管理、安全培訓和部門監督檢查,讓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學會安全績效管理、安全風險管理、安全培訓和日常安全監督檢查,讓機場領導學會安全管理體系的日常運行和規章制度的動態修訂。
由于“安全標準檢查單”簡化了崗位終端操作,簡化了安全管理手段,簡化了過程控制,最終實現四個閉環:即安全風險管理的閉環,安全目標管理的閉環,監督檢查和整改的閉環,規章制度修訂和實施的閉環。通過實施安全標準檢查單最終實現了“三個項目”的統一。
通過對新形勢下機場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不斷探索和嘗試,伊寧機場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截至2014年,機場實現了連續安全運行78周年。
“這僅是精細管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該機場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伊寧機場將把機場安全管理與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適、更節能、更具創新能力、更具市場競爭能力的新型口岸國際機場的核心奮斗目標捆綁,堅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持續創新,穩中求進,推動伊寧機場運行保障模式更加優化。”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