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言低成本航空發展趨勢:國際航線 偏遠地區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中新網 張越 攝
發改委、民航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自2013年10月20日起,對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國內航線均取消下浮幅度限制。幾乎與此同時,民航局官員提出,支持大型骨干航空公司設立低成本航空子公司,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低成本航空領域。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今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時表示,中國低成本航空有向國際航線和偏遠地區發展的兩大趨勢。
李曉津稱,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國發展也很久了,作為一種模式,傳統航空公司也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這些都是行業特點決定的。在中國來講低成本航空公司正在起步階段,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李曉津表示,“中國的市場肯定會有需要低成本的趨勢,其中有兩點值得圈點一下:一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未來在發展國際航線上有前途,因為中國人出國數量越來越大。二是國內一些偏遠地區,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有著一定的發展空間。比如現在內蒙古自治區在做一個實驗,阿拉善盟搞了一個通勤航空,有低成本的含義,機場比較經濟,采用的是定期航班以及政府補貼的形式,定點的“繞飛”,也吸引了很多乘客。”(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