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企業今明兩年獲民航局6億元補貼
昨(5)日,民航局發布的《關于2014年通用航空專項資金使用方案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顯示,79家通航企業明年將再獲2.1億元補貼。這也是近期繼放寬通航飛行審批管理以及降低私人飛行駕照考取門檻后,國家扶植該產業的又一舉措。今年5月,民航局啟動了對通航企業的首次補貼,共補貼65家通航企業3.9億元。
《公示》中稱,根據去年底頒布實施的《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通航企業相關生產統計數據及飛行員執照培訓情況為依據,提出2014年通用航空專項資金使用方案。獲補貼最多的是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總額達到2777萬元,在所有79家獲補貼企業中補貼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5家。
眾所周知,軍用航空、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是航空業的三大支柱,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通用航空有著巨大的需求,其中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援、工業航空和農林航空存在巨大增長潛力。然而,這一新興行業在前進過程中卻面臨不少困難,故對于國家出臺專項扶植基金的呼聲也不斷升高。
“通用航空企業在今明兩年內可獲得補貼金額達6億元,這對于目前盈利前景仍不明朗的通航公司來說可起到調動其積極性的作用。”中國私用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相關負責人智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智杰進一步分析,現在用于農林作業的通航公司要想盈利還是比較困難,通航培訓企業更是在成立之初就要做好前幾年不賺錢的準備。在此背景下,資金補貼可以讓通航企業減輕資金壓力,更輕松地起飛。一位業內專家則稱,通航企業飛行一小時可獲得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的補貼。
數據顯示,由于受益低空開放等政策破冰,通用航空業呈井噴之勢,我國現有通航企業已達178家,在冊通用飛機1610架,通用機場和臨時起降點399個,預計今年飛行總量接近60萬小時。同時,通航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作用突出,已有20余家地方政府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發展通航的目標。
可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曾坦言,中國通用航空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均衡、通航企業實力不均衡、空域資源不足、基礎建設滯后、專業人員短缺等方面。“現在通航概念雖然被炒得火熱,但絕大部分進入者都是抱著試水或占地盤的心理,整個行業并未形成明晰、穩定的盈利模式,所以盡管利好政策不斷、各路資本紛紛涌入,但仍舊不能說中國的通航已經起飛。”民航專家綦琦稱。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