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直飛巴黎不停擺 多地爭奪第四門戶機場
此前網上盛傳“法國航空公司將在2014年夏秋航季開始時砍掉武漢、巴黎間直飛航線”的消息,近日最終被證偽。
本月8日,武漢當地官方媒體《長江日報》刊文稱,武漢市長唐良智日前會見了法航總裁格歌一行,雙方就2014、2015年度武漢直航巴黎航線運營達成共識。明年,武漢—巴黎直飛航班仍將維持每周三班。
作為武漢目前唯一不經停的洲際直飛航線,武漢直飛巴黎的航線一直被寄予厚望。因而,直飛巴黎不停擺的消息,對于武漢繼續爭奪國內第四門戶機場,可謂意義重大。
多地爭奪第四門戶機場
國際門戶機場是境外旅客抵達某國的第一站。在中國,除北上廣之外,第四大門戶機場到底落戶哪座城市?目前尚無定論。近年來,為爭奪國家級航空樞紐的第四把交椅,內陸省會城市尤其是中西部主要城市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其中,成都、昆明、西安、武漢、鄭州等地更是從客貨運量、建設投入、長期規劃等多個方面展開正面競爭。
在眾多競爭對手中,昆明機場的地理優勢無可復制,其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優勢。但成都機場在國際化戰略方面走得最早,截至目前,從成都直飛的國際航線已多達23條。
作為新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西安亦計劃開通更多面向中亞地區的國際直航線路,預計到2015年咸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26.5萬噸,全球排名進入前50位。
相較而言,武漢機場則是第四門戶機場爭奪戰中的一匹“黑馬”。武漢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政府支持力度都將為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機場提供便利。去年,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390萬人次。按照《武漢機場門戶樞紐發展戰略規劃》,預計2015年達到2200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150萬人,國內通航點65個,國際通航點27個,駐場飛機70架。
而縱觀中部地區,武漢并非孤軍奮戰,相反中部第一機場的爭奪已相當激烈,鄭州、長沙均是武漢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湖北機場集團數據顯示,中部地區今年一季度航空客運排名中,武漢成為中部第一。但因鄭州綜合保稅區的成立,引來富士康及大批配套企業入駐,為航空物流提供了充足貨源,因而貨運方面,武漢從去年起便落后于鄭州。
“十二五”期間,民航局規劃在中西部地區建設與北京、上海、廣州功能相同的國際門戶機場,并明確表示,“誰發展快就支持誰”。由此可見,上述熱門候選城市都會不遺余力地爭奪中國門戶機場第四席。
發展外向經濟所需
第四國際門戶樞紐機場之爭的背后,是中西部主要城市迅速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現實需求。
今年以來,意大利最大制藥企業美納里尼在武漢設立中國區投資總部,法國第一大私營交通運營商凱奧雷斯中國總部暨亞洲總部亦落戶武漢。
此外,包括法國總理埃羅、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韓國前總理李壽成在內的一大批重要政商要員訪問武漢。
其中,法國總理埃羅更是將武漢作為其訪華的第二站。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最多的城市,不僅擁有法國在華最大的投資項目神龍汽車公司,建有首個領事館,還有“法國式”的中南醫院急救中心,以及最早開設法語專業、與法國廣泛合作的高校武漢大學。近日,東風雷諾合資公司亦獲批開建。
無獨有偶,近期對華展開正式訪問的各國政要同樣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中西部主要城市,并不再局限于參觀當地名勝古跡,而是帶著明確的經貿合作意向前往。
美國副總統拜登曾在2011年對成都的3天訪問便走訪了在成都的美資企業代表。目前,成都聚集了英特爾、德州儀器和戴爾等美國企業。
韓國總統樸槿惠今年6月率“史上最大”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行程的最后一站選在了西安。青瓦臺發言人金杏就在臨行前對媒體坦言,韓國許多企業進駐西安,西安之行將就增進與陜西的合作方案進行商討,今后還將有更多的韓國企業進駐此地。
隨著國際產業的進一步轉移,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走向中西部,中西部地區相繼開通的“漢新歐”(武漢至捷克)、“渝新歐”(重慶至德國)、“成新歐”(成都至波蘭)、“鄭新歐”(鄭州至德國)等國際班列發展便是最好的佐證。
而中西部地區主動出擊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沖動亦在增強。今年5月,武漢市擬定《武漢市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計劃目標就劍指“國際門戶城市”,及“在全球范圍內具一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際性城市”。無論是開設更多國際直飛航班,還是歡迎更多外國政要造訪,抑或是吸引更多世界500強落地投資,均是中西部城市欲走向世界的幫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