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盟三個通勤機場正式通航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12月18日消息:12月17日 11:17 ,隨著一架奧凱航空公司新舟60飛機從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機場的跑道上騰空而起,標志著阿拉善盟的阿左旗、阿右旗和額吉納旗三個通勤機場正式通航,并正式投入運營。至此,被譽為“蒼天圣地”的阿拉善從此結束了沒有民航運輸業務的歷史,一條蒼穹通途穿越了遼闊的巴丹吉林沙漠、美麗的胡楊林、巍峨的賀蘭山脈,掀起秘境阿拉善的神秘面紗,翻新了中國通勤機場的歷史新奏章。
上午11:17,阿拉善巴彥浩特機場候機樓前鑼鼓喧天,歌聲、笑聲、禮炮聲……響徹云霄,阿拉善機場頒證暨首航儀式拉開帷幕。國家發改委、空軍司令部、自治區政府、民航管理部門等相關單位領導及首航機組人員出席首航儀式并在儀式上講話。
阿拉善盟三個新建機場作為全國首家通勤機場試點,采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由阿拉善盟交由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經營管理。至此,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經營管理的機場數量已由成立之初的7個增加到15個,機場類型包括干線機場、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通勤機場,這也使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成為全國經營管理類型最多的機場。為保障阿拉善三個通勤機場的順利投入使用,內蒙古機場集團通過任職、掛職、征募、幫助工作的形式從各成員機場共調配20余名骨干員工支援機場通航準備工作。
作為全國首家通勤機場建設試點,阿拉善三個通勤機場按照“小航線、小機型、小機場、低門檻、運輸組織靈活”的建設原則,于2012年8月6日同日開工建設,合計總投資為3.895億元。飛行區規劃等級均為3C,阿拉善機場遵循統籌兼顧原則,構建開放的通勤航空運輸網絡。開航后將運營基地設在阿拉善左旗,以阿拉善左旗為出口機場設計航線,充分發揮小機型的靈活性,開通三旗串飛、阿拉善左旗至呼和浩特、天津航線。在保證常年一定量的定期航班的同時,大力發展旅游包機業務,加大非定期航班的密度,實現阿拉善盟通勤航班與區域內干支線航班緊密銜接,增強阿拉善盟通勤航空的通達性。未來航線網絡布局以阿左旗通勤機場為出口機場,對外連接一定距離范圍內的周邊機場航線,以西安、呼和浩特等樞紐機場為主,同時適時開通旅游旺季包機航線。規劃阿左旗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5萬人次,阿右旗機場達到4.5萬人次。額濟納旗機場達到8萬人次。
阿拉善地處中蒙邊境,是內蒙古面積最大的盟市,26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阿拉善盟地形呈南高北低狀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灘地等。著名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占全盟總面積的29%,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高大沙山互不連接,峻峭陡立,巍巍壯觀。阿拉善長期以來沒有機場,民眾出行十分困難。機場通航后對改善民生、改變出行方式,發展地區旅游業、實現地區經濟強區戰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