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場還是太少
眼看一大半機場陷入虧損,行業內對于國內機場建設過快、過多的質疑聲漸起。昨日,在“2013民航發展論壇”上,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坦言,去年,在全國183個機場中,134個機場共虧損29億元。但綜合評估,中國的機場還太少,今后要加快機場建設,特別是支線機場。
近年來,隨著各地方喊出“要開放修機場,要想強上民航”,機場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民航辦證運營的機場有183個,其中,運輸航空公司有46家,通用航空企業有149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有機場260個,運輸飛機4200架以上,通用航空飛機在5000架左右。
但在機場批量開建、民航業快速起飛之時,業內開始傳出不同聲音。此前,有業內專家指出,國內現有機場出現了大面積虧損,如果繼續建設,結果很可能是建得多虧得多。同時,一些境外研究機構也指出,現在小機場普遍不賺錢,故中國要建更多支線機場的規劃并不理智。
對于上述質疑,李家祥稱,國內機場虧損原因主要是由于經營負債。也就是說,小機場在建設投資以后,被作為經營性資產進行負債經營。如果把負債經營改為公共設施,作為公共投資進行運營,這些小機場就能立刻改變虧損局面。事實上,中國政府在2009年已出臺機場條例,明確機場是公共基礎設施,所以,應該說機場賠錢只是算法問題。
“到底中國的機場是不是多了呢?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多而是少了。”李家祥說。他指出,“中國每萬平方公里僅有0.19個機場,美國則是我們的3倍,為0.57個,歐盟是0.92個。日本每萬平方公里機場數量更是達到2.59個,印度也有0.38個。上述數據說明中國機場的數量,與實際需求以及國際一些國家發展水平,還相差很遠。”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加快機場修建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提高機場運營和管控的水平。在這方面,云南省做了很好的示范,云南省現有12個機場,因采取了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和產業化發展的綜合運營模式,在‘十一五’期間,這些機場都實現了盈利。”李家祥介紹。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現在很多地方修完機場以后都各自為政。但事實證明,一個機場如果是單打獨斗,往往效果不佳。只有采取網絡式、集約式、綜合式經營,才能擁有較好的“錢景”?傮w來看,建機場不難,難的是隨之的經營管理,而這也是國內民航業面臨的一個難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第50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將開幕
- 下一篇:134個機場去年虧2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