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民航發展論壇舉辦 李家祥作主旨演講

圖:2013中國民航發展論壇會議現場
5月16-17日,以“航空經濟與環境保護”為主題的2013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共安排七場聚焦和討論會,結合全球經濟發展形勢,就如何推動航空經濟發展、促進全球環境保護合作等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旨在深入探討航空經濟如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航空業如何實現航空減排、綠色發展的問題。
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從戰略上統籌謀劃航空經濟發展》的主旨演講,民航局副局長李健、紀檢組組長梁潮平、總工程師張紅鷹、安全總監呂爾學分別主持論壇,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致開幕詞。俄羅斯聯邦航空署副署長薩維斯基·德米特里、歐盟交通運輸總司總司長馬提亞斯·路特、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高級副總裁崗特·馬茲尼格、美國運輸部副部長助理蘇珊·麥克德莫特、尼日利亞駐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代表阿留博士、新加坡財政部兼交通部政務部長楊莉明、北京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洪峰、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大衛、深圳市副市長陳彪以及中國航空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王銀香、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黨組書記馬須倫、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子芳等來自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民航企業的60多位嘉賓參與了演講與討論。來自亞洲、北美、歐洲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個政府、國際組織、企事業單位、學術界的400余名代表出席了論壇。
李家祥在演講中指出,航空經濟是指依托航空運輸方式而形成的新型經濟形態,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時效性的特征。近幾年,各地政府把發展民航業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全國有57個城市依托50個機場,規劃了58個臨空經濟區,我國航空經濟正在蓬勃興起。
圍繞如何從戰略上統籌謀劃,以做好航空經濟這篇大文章,李家祥從四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思考和認識。他說,發展航空經濟,要統籌謀劃民航資源,打牢航空經濟的發展基礎。當前我國民航資源豐富,隨著民航業的持續發展,這些資源還將不斷擴大,用好用活民航資源,關鍵在于要把機場當作品牌、看成優勢,把區內機場當作“一盤棋”來統籌,把扶持航線航班當作“蓄池養魚”來經營。發展航空經濟,要統籌謀劃產業布局,提高航空經濟的質量效益。要把產業布局和機場總體規劃結合起來,和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和區域優勢資源結合起來。發展航空經濟,要統籌謀劃城市建設,增強航空經濟的輻射作用。以發展航空經濟為契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綜合配套步伐;以發展航空經濟為“跳板”,促進城市轉型升級;以發展航空經濟為平臺,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發展航空經濟,要統籌謀劃保障政策,優化航空經濟的發展環境。減少行政許可,釋放市場活力;開放一塊空域,成就一片產業;縮短審批周期,創造發展先機;放松口岸政策,擴大競爭優勢。
李家祥表示,民航局始終把服務、支持各地民航業和民航各單位發展作為份內之事。近年來,民航局一直向各省(區、市)宣傳介紹航空經濟綜合效用和根本理念,目的就是要發揮民航業更大戰略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未來城市建設發展提供新觀念、新思路。今后,民航局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和支持各地航空經濟發展,為“中國夢”插上騰飛的翅膀,完成時代賦予中國民航的神圣使命。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與會代表圍繞“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促進航空經濟發展”、“完善航空運輸政策、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奠定航空經濟堅實基礎”、“持續創新、拓展航空經濟發展空間”、“推動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會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優化運行環境、提高運行效率”、“以機場為核心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展通用航空、開拓經濟新藍海”等議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與交流。
多數與會代表認為,航空業已經成為21世紀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航空器制造、民航運輸、航空服務為主干的航空經濟鏈條,可以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優質資源,創造豐富的發展機會,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效應。航空經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
與此同時,與會代表還表示,環境保護問題事關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已經成為全球航空業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利益。航空領域的節能減排問題,歷來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實現航空業的共同繁榮和持續發展,各國各地區需要在綠色發展的問題上集思廣益、凝心聚力,共同為尋求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做出積極努力。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只有開展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合作,只有在商業模式與運營模式等方面實施全面的創新,才可能實現持續安全與共同發展的夢想,為開啟一個欣欣向榮的綠色發展新時代做出積極貢獻。
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主辦的中國民航發展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由于論壇演講嘉賓的高層次性,演講內容的前瞻性、針對性,演講形式的多樣化,論壇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界的重要交流平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134個機場去年虧29億
- 下一篇:臺灣地區將菲列為紅色警示區 包機全面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