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遞:政協委員暢談“民航夢”(圖)
近兩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夢”一詞頻頻被代表和委員們談及,今年亦不例外。而在涉及“中國夢”的諸多領域中,交通運輸業更是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之一,特別是對于民航業的發展,諸多政協委員都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期待,談到了他們的“民航夢”。
石文先委員來自湖北武漢,他告訴記者,湖北民航近年來發展很快,機場建設也在加速,如今武漢天河機場三期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建成后該機場將成為能實現包括城際鐵路、地鐵、公交車、社會車輛等在內的7種交通方式垂直換乘的機場。他希望民航能夠進一步發揮其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加便利的出行。
政協委員劉大鈞。(吳丹/攝)
“民航的服務太好了!”來自山東的政協委員劉大鈞認為,雖然目前高鐵對民航產生了一些沖擊,但良好的服務卻可以成為民航業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他建議民航能夠在目前良好服務的基礎上更加人性化,在服務旅客的過程中再多一點兒人情味兒,為旅客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體驗,讓旅客真正感到賓至如歸。
提到自己的“民航夢”,來自浙江的張明華委員坦言,他最關心的就是航班正點問題。他說,目前我國民航業在安全、服務等方面已經做得非常不錯,最亟待解決的就是航班延誤問題,希望民航能夠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來自云南的政協委員玉帕新。(吳丹/攝)
與其他政協委員相比,少數民族政協委員似乎更關注民航的基礎設施建設。身穿民族服飾來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玉帕新來自云南西雙版納,她告訴記者,這次來北京參會她先從西雙版納坐45分鐘的飛機到昆明,再從昆明坐三個多小時的飛機到北京。“太方便了,這么快就能到首都,對于云南人民來說原來根本不敢想。”回想起十幾年前自己在昆明讀書時要坐一天一夜的車才能到家,玉帕新感慨萬千:“當初的一天一夜和如今的45分鐘,這中間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這多虧了機場的建成。”在欣喜于民航給當地人民出行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玉帕新也坦言,雖然云南省內已經有了十幾個機場,但覆蓋面還遠遠不夠,希望未來云南的各地市州也能建機場、通航班,惠及更多的百姓。
來自新疆的政協委員海麗曼。(吳丹/攝)
與玉帕新一樣,來自新疆的柯爾克孜族政協委員海麗曼一提到民航就不停感嘆民航給當地人民生活帶來的便利。“二十多年前從新疆到北京要先騎馬再坐車,花費半個月的時間,現在坐飛機三個多小時就到了,出行這么方便,我們甚至一點都感覺不到身在邊疆。”談到未來的希望,她說:“希望新疆的機場再多建一些,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機場的帶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