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失聯事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班機失蹤已整整一周,迄今尚未得到任何關于此次航班行蹤的確切消息,機上239人的生命安危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和關心。
近幾天,陸續有消息透露航班的離奇舉動。周四,美國相關調查人員認為,馬航在與地面失去聯系后,掉轉方向向西邊的印度洋方向飛行4至5個小時。如果此消息屬實,這意味著,搜索范圍不僅要擴大幾倍,而且要從中國南海和馬六甲擴大到浩瀚的印度洋。
另有一位匿名美國官員說,飛機在失聯后的數小時里,曾幾次嘗試連接衛星通信系統,但由于馬航沒有事先預訂這個服務,這個努力沒有成功。另據美國相關人士認為,飛機的應答系統是有人故意關閉。如屬實,顯然是另有隱情。
有消息稱,據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印度洋洋底曾出現地震波。這意味著有一種最壞的可能,即飛行已沉入大洋深處。
最新消息稱,美國相關調查人員以較為確切的口吻向美國媒體透露說,馬航失聯飛機已墜入印度洋,有兩個路徑,一個是孟加拉灣靠近印度的海域,另一個是東南方向的海域。目前,印度海軍和美國軍艦正在孟加拉灣北部和南部兩個區域搜索。
此次失聯飛機事件發生后,應馬方請求,中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聯合采取行動,但仍杳無音訊,可見航空安全比陸地交通完全不同,即使最完善的防范措施仍很難完全保證航空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架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巨型波音777飛機,說沒就沒了,確實令人感到蹊蹺。失聯事件已經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最終結果出來前,該事件和相關話題仍會持續發酵。此次事件再次引發大家對航空安全的擔憂,對本地區的航空運輸業的發展也造成一定的沖擊。
影響航空安全因素主要涉及二方面,一是飛行器本身是否安全,這主要涉及到飛機本身的保養與維護,盡管世界各航空公司對飛機都有嚴格的檢測程序,但仍很難完全排除機械故障導致的空中事故。從現有情況看,此次馬航失蹤似乎不像是機械故障引起的。
二是飛機的操縱安全,這又可以分為兩塊,一是機組人員的操縱問題,二是來自外力的干預。確實,有不少空中事故的發生與機組人員的操縱失誤有關,這通常容易發生在起飛和降落時。馬航的失蹤顯然不太可能是操作失誤。關于外力干預,大多數情況就是客機被人劫持。但國際刑警組織調查發現,MH370航班的登機乘客似乎沒有作案動機,包括護照失竊事件中持有假護照登機的人。
這兩天,馬方已開始對此次航班的機組人員展開調查。這不禁令人聯想到一種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可能性,即飛機是被駕駛人員所劫持。
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地區各國間人員往來日益頻繁,航空交通也日趨繁忙。同時,應該看到的是,本地區地理環境十分復雜,航班所經路線既有陸地上的高山峽谷,更有寬廣的海域,要確保空中安全確實遠非易事。過去,該區域也出現過數次空難,但像此次馬航班機神秘失蹤事件畢竟太少,使得各國忽略了本地區航空安全方面長期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隱患。
首先,MH370失蹤事件表明,該地區的雷達監控系統存在死角。當飛機駛入國際空間時,即使飛機通訊系統出現故障或遭到人為破壞,但地面雷達仍應能捕捉到它的準確位置,這恐怕是空中安全系統中最基本的保障。遺憾的是,馬方在客機失聯后竟無力繼續跟蹤,導致搜救工作范圍建立在一種基本假設判斷的基礎上。
其次,該地區國家在出現緊急空中安全事件時缺乏應急預案。換句話說,在出現類似MH370航班失聯事件時,該地區國家無法啟動一種應急協調機制。最明顯的表現是,當飛機突然失聯時,在這個關鍵時刻,馬方也不知道應該找誰來去幫助鎖定飛機的走向。這一重大機制性缺陷直接導致搜救工作如大海撈針,毫無頭緒可言。
第三,正是由于缺乏國際間協調機構,使得相關搜索和救援工作顯得盲目性大,缺乏相互配合與協調。馬方公布MH370失蹤后,越南方面表現十分積極,立刻就派出飛機和輪船展開海上搜索工作,但卻遲遲得不到馬方的任何信息支持,有苦難言。隨后,中國、美國和日本等立刻派出軍艦和飛機參與搜索,但此時沒有國家或組織能夠出面進行協調,大家基本上是各自為戰。同時,搜索工作本身耗時耗資,誰來買單,也是需要大家事先約定的事情。(劉軍 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學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