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解析馬方信息發布為何混亂
導讀:有關失聯航班MH370的機長扎哈里可能是“狂熱反對黨支持者”的消息,于昨天開始甚囂塵上。馬航失聯前一天,反對黨領袖安華在高等法庭被判罪,這也是機長扎哈里在登上MH370航班前的最后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
據記者了解,扎哈里確屬反對黨成員,也是反對黨領袖安華的支持者,但迄今并沒有發現因政治狂熱采取極端行為的跡象。不過隨著北青報記者調查,有關馬來西亞朝野的政治生態,剛好從側面展示了馬方在處理失聯事件上的種種表現,這也成為了此次事件的背景和注腳。
馬方會議室設在sama sama酒店一層,在進入馬方官方人員的區域前,跟隨馬來西亞民航局總監阿茲哈魯丁一路追問的記者被攔了下來。面對“為什么民航和軍方不能做到統一、公開”這個問題,他重復著一句:我處在這個位置上,很艱難,沒有辦法對你說什么。
這一天是3月14日,距離MH370消失在全世界的視野中已有7天,而馬來西亞官方除了確認或否認外界消息之外,并未給出太多信息。馬來西亞本地和外國媒體紛紛發出評論,認為馬官方在處理航班失聯的事件上混亂、矛盾、不透明。在交流中,馬來西亞當地媒體人成滄海甚至尷尬地替政府道歉:“實在是對不起你們,我們官方的處事能力就是這樣。”
民航局總監所處的“位置”,是馬來西亞民航局的一把手;而民航局,則屬于馬來西亞交通部下屬。巧的是,交通部的部長也在幾天前于半路“遭遇”同樣的詰問。
3月9日,失聯事件發生的第二天,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代交通部長希沙姆丁從位于布城的everly酒店走出來,他剛剛在酒店看望了馬來西亞方面的乘客家屬。希沙姆丁現任巫統(執政黨)副主席,曾歷任青年和體育部長、教育部長、內政部長等要職。其父親,是馬來西亞第三任總理侯賽因·奧恩。在將要走出門口時,他被一位舊相識攔住去路,被劈頭問道:“為什么不設立跨部門的委員會,讓信息統一?為什么我們不能做到信息透明公開?”
問話的人,是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的前行政長官劉天球。作為反對黨陣線聯盟中的領導人之一,劉天球曾因在2008年大選之前公開發表演說,而被政府以“非法集會”的罪名起訴,官司至今仍然在打。當時,希沙姆丁只用了一句話來回應反對黨前領袖的建議。他說:“請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政治化。”
機長支持的反對黨
一周后,劉天球還在憤憤不平。
“這是關乎幾百條人命的大事情,我提出意見來,竟然會被解讀為‘政治化’。真的不知道是誰在把事情政治化。”劉天球對記者說,“這就是馬來政府一貫的做派,聽不進意見,容不得插手。面對媒體他們就是鐵板一塊,通常(態度)就是,‘就這些東西,你愿意聽就聽,不愿意就算了。’”
劉天球對于希沙姆丁頗有微詞,稱其作為此次事件的發言人表現“不成熟”。
另一個對希沙姆丁發出類似評論的政界人士,是拿督斯里·安華·易卜拉欣——由三個反對黨組成的“馬來西亞人民聯盟”的領袖,被當地政界人士稱作“共主”。
在3月13日,安華曾表示:“大馬(當地人對馬來西亞稱呼)在處理客機失聯事件上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發言者,只要是適合的人選,任何人都可以擔當,唯獨不能是希沙姆丁。”安華還促請首相納吉布正視失聯事件發生后,官方發布各種消息不一的混亂情況,因為這會“嚴重打擊國家的聲譽”。
安華本人,實際正深陷于另外一場危機中。就在3月7日,馬航客機失聯的前一天,66歲的安華剛剛被馬來西亞“上訴法庭”判處雞奸罪,駁回了2012年高等法庭對安華無罪釋放的判決。“安華案”成了馬航失聯之前,馬來西亞全民關注的焦點。當地企業主黎偉民表示:“那個判決才叫好笑。明明此前取得的DNA等物證都被證明無效,三個法官還是作出判決。”據黎先生描述,當時法官在判決時稱“出于某種原因”而將安華宣判。根據馬來西亞殖民地時代的法律,雞奸罪最高可判20年徒刑。
馬航MH370航班的機長扎哈里·艾哈邁德·沙阿,的確在現場參與了這一次審判。
英國《每日郵報》對此的報道引起軒然大波,稱扎哈里在審判后由于極度氣憤,故而產生了政治報復的念頭,在第二天將自己主飛的航班劫持,以此對馬來西亞當局相要挾。對此,扎哈里所屬的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黨方面于昨日作出澄清,該黨國會議員西華拉沙表示,于去年1月23日才加入公正黨的扎哈里只是一名普通黨員,與“政治狂熱”完全不相干。
“國陣”與“民聯”的朝野對峙
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外界普遍認為,馬來西亞的朝野對立,的確已經達到了空前強烈的程度。反對黨黨員產生報復心理,在政治生態的邏輯上成立。
在劉天球看來,對于反對黨領袖安華的判決根本是一次“政治迫害”。2012年,對于安華“子虛烏有”的雞奸的指控曾被撤銷,但據介紹,隨后馬來西亞的總檢察長阿卜杜勒·加尼·帕泰爾馬上指派“御用律師”Nurin對安華案提起上訴,終于在今年3月7日給安華定罪。
馬來西亞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兩線分立”:在朝的一邊,是由巫統、馬華、印度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的“國民陣線”;在野的一邊,是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泛馬回教黨在2008年4月1日組成的“人民聯盟”。從各自成立至今,“國陣”和“民聯”的朝野位置,從未更換過——馬來西亞獨立47年以來從未產生過政權交替。
幾天來,每次都在新聞發布會上站在中間(僅在15日總理納吉布前來時在側)發言的希沙姆丁,被認為是位高權重的當權者的化身。
雖然希沙姆丁的個人能力在此次事件后開始遭到大面積質疑——“不成熟”是不少政界人士對他的看法之一——但1961年出生的他手握國防和交通兩大部門,有內政部長的履歷(曾主管新聞、警察部隊等),被看做是納吉布總理的接班人。身為前任總理的兒子,希沙姆丁更是被當地人稱作“太子”。
對于站在主席臺上講話的希沙姆丁,劉天球總是能聯想到十多年前的一幕。當時馬來西亞的華裔和馬來人之間有著緊張的種族關系,而據回憶,時任巫統青年團團長的希沙姆丁,曾在一次公開場合在主席臺上亮出一把短劍,并“揮舞著宣稱”要“捍衛馬來人的權益”。當時作為民主行動黨宣傳秘書,劉天球曾寫文告批評他的做法,但很快遭到了打壓。之后劉天球和希沙姆丁共處政壇多年,最后一次對話,即是everly酒店的那次“不要政治化”。
“有些事情能說,有些不能”
最近一周以來,希沙姆丁極力表現出公開、透明的一面,他在一次發布會上頗具感情色彩地表示:“我將在每天5點半準時出現在這里,回答大家的提問。”但事實證明,并不是每個提問都能得到相應的回答。3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記者問到馬方信息發布的“混亂”問題,得到的希沙姆丁的回答是:“我不這么認為。這還遠遠算不上‘混亂’,除非你想視之為混亂。”
此外,發布會現場的提問秩序,由來自多媒體和信息委員會的發言人賈吉特·辛格牢牢把控著。他與臺下的工作人員配合,嚴格按照己方制定的秩序控制記者發問。面對不守秩序的,辛格會像交警一樣將單手手掌向其推出,同時指示另外的人提問。本國媒體用馬來語的提問,總是排在最前面。
私下的采訪也是不合規矩的。民航局總監阿茲哈魯丁在一次回答“為什么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搜尋”時,曾回答道:“有些事情我能說,有些不能。”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之前,兩位民航局工作人員曾在閑聊中向北青報記者透露“軍方可能有所隱瞞”,并極力要求記者“保密”。第二天發布會時,工作人員即站到了主席臺的一側,而不再混跡于臺下的媒體記者中。
在馬來西亞當地,對在言論管制下的噤聲叫做“掩口”。北青報記者曾約見一名當地某航空公司的飛行員,但對方在應允后很快改變主意,稱遭到了航空公司的警告,并以丟掉飯碗以及判罪等被要挾“不得傳謠”。
“很多意見,當局都聽不進去。比如這次事件暴露出來的各部門之間不協調、不統一,實際上是馬來西亞長年的政治弊病。”
“這次事件也有很多不理解。我們民航和軍方花幾十億購進的雷達,為什么到用的時候就這么窩囊?為什么誤導世界各國在不相干的地方搜救那么久?在這樣混亂而不透明的局面下,搜救客機的黃金時間早就被錯過了。而到現在,這些人連一句道歉都沒有。”劉天球說。(記者薛雷 媒體人成滄海、企業主黎偉民應采訪要求使用化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美媒稱馬方失誤連連導致搜救復雜化
- 下一篇:巴基斯坦政府否認失聯客機藏匿在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