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搜索進入第三個星期 客機失聯引航空安全反思
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的搜索已進入第三個星期,經過了迄今為止最密集的國際搜索之后,只發現一些可疑碎片。除了令人震驚以外,還迫使人們不得不對航空安全進行一次重新思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3日報道,美國旅行與航空咨詢公司全球市場顧問喬納森·伽拉韋茲說,這次事件的一個意外結果是圍繞航空安全再次點燃了新一輪爭論,這是重要而有建設性意義的。“除了悲劇和懸而未決的問題外,此時此刻,我們或許需要后退一步,承認盡管如此我們仍能從中得到一些正面意義。”
航空專家指出,波音-777裝備了目前最先進的定位追蹤技術,居然能消失這么長時間,這一事件本身就足夠迫使商業飛機改變其電子監控的方式。首先要考慮的一點是,當有外力迫使飛機飛出傳統雷達系統覆蓋范圍的緊急情況下,增加對它的追蹤范圍。
在MH370飛行近一個小時后幾乎是突然“消失”了,可能是自動信號系統失靈,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衛星和軍用雷達顯示,事實上飛機明顯改變了航線,折返經過馬來半島,然后向南或向北飛去——可能飛了幾個小時。
根據衛星圖像的指示,MH370調查員定位了印度洋珀斯西南2500公里處的一塊偏僻海域。但要在該地區實地搜索殘骸,卻不得不依靠更低端的手段——偵察機窗口的雙筒望遠鏡。如果最終能定位飛機墜落的地點,調查員還必須在飛機黑匣子停止發射跟蹤信號之前找到它。
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公司,包括馬航在內,都有權使用飛機通訊尋址與報告系統(ACARS),這是一種通過衛星或VHS無線電的數字化數據鏈路(datalink),以獲取來自飛機的簡要文本信息,但這些不能與飛行數據記錄儀的監測參數相比較。在MH370事件中,ACARS應該每隔30分鐘傳送一次數據,但在飛機失聯后卻沒能發送信息。
“目前所發生的事無疑是現代航空飛行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將對全球飛行與航空工業都產生影響。”伽拉韋茲說,“人們對目前飛機上的記錄技術進行一次真實檢驗,圍繞記錄儀器的設計、持續時長等來個大討論。實時衛星數據流也將成為話題,這種技術能持續不斷地監控。”
目前,單獨的飛行數據記錄儀和駕駛艙話音記錄器能持續發送信號約30天,由于這次搜索馬航耗時前所未有,這一時間可能要被重新考慮。
現在已經有將噴氣式客機黑匣子數據通過衛星傳遞的技術,但要應用還需數百萬美元的投資,由于燃料成本不斷升高和競爭加劇的緣故,大部分商業飛機尚未采用這種系統。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總干事安德魯·赫德曼說,衛星鏈接黑匣子也可以通過合理設計實現成本最小化,比如設計成只有當探測到一架飛機飛行異常時,才將數據傳給地面控制中心。這種異常可能包括通訊系統失靈、突然偏離預定航線等。“實時數據流的想法會在某一天里產生大量的傳輸數據,這本身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航空業雜志《全球航空》亞洲總編格雷格·沃爾德倫說,飛機上要采用這種技術還是一個“緩慢而逐漸的過程”。如果包括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和歐洲航空安全局在內的主要民用航空管理機構都決定,在規定期限和他們各自的管轄范圍內強制性采用該系統的話,可能進行得更快。“一架像波音777這樣的現代飛機能突然失蹤,還是讓人有種震驚的感覺,我相信隨著今后發展將會有更可靠的監控系統。”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