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未來命運三大猜想
在航班失聯事件發生前,國企背景、服務好、安全度高是馬來西亞航空努力向外界展示的形象,但“MH370”航班失聯后,該公司連年虧損和市場競爭力趨弱等負面消息開始受到外界關注,同時對于其將不堪重負破產或遭兼并重組的猜測也不斷。眼看今年的經營遭受重挫,馬航的未來到底路在何方?
猜想一:政府為馬航買單
可行性80%
最近幾年,馬航持續出現虧損。根據馬航公布的2013年業績統計數據,公司盡管實現銷售比上年增長9.9%,但是凈虧損達到22億元,虧損額為上年度的2.7倍。2011財年至2012財年,馬航的凈虧損額分別為47.4億元、8.1億元。
國際空難代理律師郝俊波告訴記者,根據蒙特利爾公約,國際航班出現事故后,航企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每位乘客的賠償金額約為95萬元。毫無疑問,在2014年初發生的客機失聯事件以及可能涉及的賠償將讓該公司今年的業績受到重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馬來西亞政府將會伸出援手。
民航專家綦琦指出,一直以來,馬航是馬來西亞的國營航空公司,其主要基地是吉隆坡國際機場,運營的中國航線包括吉隆坡到北京、上海等。提起馬航,業內人士對它的印象主要是“老牌”、“傳統”,1947年成立,早期只有一架飛機,運行新加坡至吉隆坡和檳城等航線。
目前,馬航擁有國際定期航班服務,也擁有國內航空網絡和包機服務,包括歐洲、澳洲、亞洲、南北美洲、印度次大陸和非洲等100多個目的地。
“政府注資的可能性比較大,在馬航深陷虧損泥沼時,馬來西亞政府可能作為客機失聯事件的最終買單人,此外,為使馬航扭虧,可能會讓其剝離債務。此前多年來,馬航在經營不利的情況下一直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維持著國家航空公司的形象。”綦琦稱。
猜想二:破產將有損國家品牌
可行性30%
其實,猜測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將可能走向倒閉、破產命運的分析師也并未毫無根據,歷史上確有多家航企在發生空難后走向沒落。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2008年,西班牙航空一架MD-82客機在馬德里起飛時沖出跑道,并爆炸起火,事故造成154人死亡。出于安全考慮,2012年1月27日,西班牙航空突然宣布停止運營。2010年8月,河南航空公司航班在黑龍江省伊春林都機場降落時發生墜機事故,隨后,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公告,撤銷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名稱。
“空難后航企破產的案例中,泛美航空是非常典型的一家,1988年12月,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在蘇格蘭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墜毀,造成270人喪生。這起洛克比空難嚴重影響了泛美航空的營運,該公司在空難發生三年之后宣告破產。”綦琦說。
但綦琦也坦言,馬航破產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首先馬航是馬來西亞國家包裝的一個品牌,有這樣的政府背書,如果該公司破產,會有損于國家航空品牌的形象。而包括泛美航空等其他破產停運的航企中,沒有國家航空公司,所以其命運與馬航將有所不同。
不過,雖然馬航破產的可能性不大,但該公司管理層恐怕沒那么幸運,業內普遍認為,在這起客機失聯事件告一段落后,其高管將遭撤換。民航專家王疆民也認為,除了此次客機失聯事件外,馬航管理層的戰略失誤也是該公司業績不佳的一大原因,其高管欲分食國際市場蛋糕,把業務重心往海外轉移而忽略了國內市場,雖然隨后這家航企幾次自救,但效果均不理想。
猜想三:重組引資難覓買家
可行性50%
由于馬航頻頻向政府求救,已經讓其他航企頗為不滿。所以也有分析認為,未來馬航很可能進行重組,引入戰略投資人。不過這一設想在實施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小阻礙。
綦琦分析,其他航空公司大多會選擇與馬航進行業務合作而非投資,而金融機構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高昂的利潤,但現在,馬航的經營遭遇困難,而且很難預料何時能夠轉好,在此背景下,引入戰略投資人可能是馬航的一廂情愿。總體來看,現階段投資馬航就是去救市,所以一般資本不會盲目介入。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馬航和亞航在其國內是前兩大航空公司,此前馬航就看到了亞航的成功,而亞航雖然是后起之秀,但也看中馬航占有的市場份額,兩家航空公司在2011年曾有過換股的意向,但該筆交易很快在第二年徹底破裂。當時亞航總裁費爾南德斯指責馬航工會阻礙了馬航迫切需要的運營調整。分析師認為,冗員過多是馬航面臨的發展瓶頸之一,但這一問題,在強大的工會面前卻難以通過裁員、重組、減薪等手段解決。
不過,有業內專家也指出,在看到馬航困境的同時也應了解,馬航糟糕的業績并非是其一家的問題,而是在全球經濟復蘇遲緩下,很多航企共同遇到的難題。且在民航業內,收益性差其實并不等同于服務差,所以未來,當經濟狀況轉好時,像馬航這種全服務航企還是有很大市場空間的。
“就算外援難尋,未來馬航也可以通過業務調整來重新建立起消費者的信心,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加大促銷力度,推出大量的低價票搶市,甚至還可以換個標志,來區分新馬航和舊馬航,重新在消費者中樹立正面形象。”綦琦指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