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空港對外開放30年變遷
1984年煙臺機場開航時的照片。
作為煙臺第一代民航人,現就任煙臺國際機場集團客運銷售有限公司經理的張希英最近的心思在蓬萊。“去年路過蓬萊的時候,我專程繞路打聽著去了潮水,看到新機場工地繁忙的樣子,思緒一下就回到了1984年煙臺空港建設時期的樣子。30年了,煙臺簡陋的小機場從無到有,再到即將啟用的蓬萊機場,不回頭覺不出來,現在一想變化實在太快了。”張希英的桌子上擺著兩個航模,體現著民航人的印記:“我跟幾個同事約好了,下周就去蓬萊機場看看,心里老惦記著。”
順著張希英的回憶,一幅記錄煙臺對外開放30年變化發展的空港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煙臺對外開放30年,機場越來越大,城市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
1984年購機票需持縣團級以上單位介紹信
1984年6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民航使用海軍萊山機場開展民用航空業務。煙臺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立即成立了煙臺空港籌建領導小組。同年7月,在臨近萊山機場的一片農田洼地上,煙臺第一代民航人悄然地展開了煙臺空港建設的大會戰。1984年10月8日上午8時,煙臺市委、市政府在機場簡易候機室前,隆重舉行煙臺通航儀式。9時50分,只有36個座位的R24型民航客機降落在萊山機場,掀開了煙臺對外開放的嶄新一頁。
時年20歲的張希英在牟平百貨公司工作,煙臺通航后,她和另外兩位同事一起,成為煙臺機場最早的三名服務員之一。“那時候服務組有5個人,兩位搬運工。服務員就我們三個,什么都干,飛機來了引導旅客下飛機前往簡陋的航站樓。起飛前檢票、核對人數,再引導客人上飛機。初期就有到北京和上海的飛機,一周只有兩天才有飛機。沒有飛機的時候,我們把航站樓周圍的土路用磚鋪起來。條件很艱苦,但是大家很開心,也很光榮。”張希英印象最深的是,飛機在萊山機場降落后,她們需要輪流給飛機上的暖壺灌水:“那時候飛機設施簡陋,每架飛機上有8個暖瓶。下完客人后,我們三個就輪流將暖壺灌滿。”張希英回憶說。
1984年,飛機之于剛剛開放的煙臺是絕對的新鮮事務,但從“一票難求”的場景卻展現了煙臺發展的蓄勢待發。“機票可不容易買,需要拿著縣團級以上單位的介紹信和有效個人證件購買。即使這樣,票也很缺。凡是需要坐飛機的,基本都是有急事要辦的。求我們開通開通,說沒有坐票就給個站票吧。然后我們一遍遍解釋,飛機和火車不一樣,沒有站票。”張希英笑著回憶道。
萊山機場最初的機票是手寫的,飛北京最開始的價格是69元,后來是190元。去上海是120元,到廣州的航線開通較晚,價格是250元。用現代人眼光看,69元坐飛機去北京真是便宜至極,但在1984年69元可是天文數字。“之前我在牟平百貨公司的月工資是32元,除去生活必需品,我每個月還能有5到10元的存款。69元對我來說不吃不喝,兩個月工資還不夠。”張希英說道。
那時候的生活很單調,那時候的生活很開心。張希英一臉笑意地向記者描述了一個場景:進入冬天,處于荒郊的機場航站樓異常寒冷,工作人員就在航站樓生了個大火爐:“等飛機的時候,旅客和工作人員一起圍著火爐聊家常,大家其樂融融,那種感覺再也找不到了。”
作為煙臺第一代民航人,現就任煙臺國際機場集團客運銷售有限公司經理的張希英最近的心思在蓬萊。“去年路過蓬萊的時候,我專程繞路打聽著去了潮水,看到新機場工地繁忙的樣子,思緒一下就回到了198123123
4年煙臺空港建設時期的樣子。30年了,煙臺簡陋的小機場從無到有,再到即將啟用的蓬萊機場,不回頭覺不出來,現在一想變化實在太快了。”張希英的桌子上擺著兩個航模,體現著民航人的印記:“我跟幾個同事約好了,下周就去蓬萊機場看看,心里老惦記著。”
順著張希英的回憶,一幅記錄煙臺對外開放30年變化發展的空港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煙臺對外開放30年,機場越來越大,城市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

上世紀90年代末候機樓
常給粗心旅客捎機票,北京3天“磨”來終端專線
煙臺機場在1984年10月8日完成首航后,迅速成為煙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然而,始建于建國初期的萊山機場已到了使用極限。據原民航煙臺站辦公室主任高德成回憶,機場滑行道通往停機坪的簡易滑行道,沒有安裝跑道助航燈,每有夜航飛行時,必須派人擺馬燈。跑道短、薄,不僅對飛行安全不利,而且根本無法起降大、中型客機。1987年9月煙臺機場進行擴建,1988年7月復航,跑道長為2600米,寬60米,厚度為32厘米,MD-82和B-737開始起降。
張希英此時從最初的地勤工作人員,被調到了位于大海陽路6號、煙臺地區最早且唯一一處民航售票處。“沒有全國聯網,只有一張控制座位表,賣一個座位在表上劃一個記號,還只能賣單程票,登機必須持票。外國友人需要用外匯券才能購票。”張希英說,后來總算可以賣往返機票了,新的麻煩緊隨而來,經常有粗心的旅客到了外地后才發現,回程機票忘在了煙臺。
在沒有手機短信確認、沒有互聯網確認的情況下,辦法也總能夠想出來。“買一張機票很不容易,我們就想出了一個土辦法,讓旅客的家人把機票送給我們,我們再找飛同一地點的旅客把機票捎過去,他們再通過我們在當地找個地點對接。”托人捎票,是開放初期人們生活的時代烙印,也是煙臺市民熱心、互助的體現。
1991年,全國民航系統開始啟用民航終端系統售票。為讓煙臺機場盡快與全國接軌,張希英被派到北京學習,并兼職協調北京直通煙臺的DDN專線的連通工作。“線拉好了,就是不通。全國各地的同行都在北京排隊,為了盡快讓咱們煙臺的專線穩定下來,后來我就賴在了他們的辦公室,磨了3天終于人家把咱們的線提前安排。”通了DDN專線后,煙臺機場與全國民航的融合進一步加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世界日新月異,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煙臺發展持續提速。機場有了24小時訂票熱線,有了網上售票,機場售票處也不再只限于全城唯一的“大海陽路6號”,而且有了上門送票的業務。煙臺空港與時代同步,與城市一起昂首向前。
1992年8月,國務院批準同意開放煙臺航空貨運口岸。1994年6月,國務院同意開放煙臺航空客運口岸。1995年6月4日,煙臺機場煙臺-漢城臨時包機首次通航。1996年1月22日,煙臺機場開辟煙臺-漢城國際客運包機航線。1996年10月2日,煙臺機場開辟煙臺-香港直航航線。1997年12月26日,煙臺機場開辟煙臺-漢城國際貨運包機航線。1999年10月,煙臺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1000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波音747降落萊山機場
牽掛新機場新模樣,30年煙臺空港新歷程
城市對外開放的水平不斷提高,煙臺的發展駛入了高速通道,煙臺民航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2009年12月16日,煙臺新機場在潮水奠基。經過近5年的建設和籌備,煙臺新機場的主體及配套工程基本完工,預計今年12月將投入使用。張希英所在的民航售票處,早已發展為專門的客運發展公司,雖然她如今負責的工作與新機場并無直接聯系,但是她還是多次和同事們打招呼,去新機場的時候別忘帶上她,這是煙臺老民航人發自內心的一份牽掛。
就在記者對張希英進行采訪的當天上午,韓國全貨機公司仁川航空在煙臺機場完成了在中國的首航。聽到記者描述的仁川航空開啟的“仁川-煙臺-仁川”全貨運航線在象征航空界最高禮儀的“過水門”下停在了萊山機場的停機坪上,張希英唏噓不已。當天上午,仁川航空副總裁埃里克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他們將煙臺作為仁川航空在中國業務的橋頭堡。在此之前,煙臺機場已經是全國地市級城市中,開通國際貨運航線最多的機場。煙臺也是國內唯一擁有直飛歐美貨運航線的地級市——
2009年9月30日上午10時許,噴繪著“翡翠貨運航空”字樣的大型B747貨機徐徐降落在煙臺國際機場。這是煙臺機場開航25年來首次保障大型寬體飛機運行,成為全國第七個、地級機場第一個開通直達歐洲航線的城市。
2010年2月10日,韓國韓亞航空公司開通韓國首爾-美國洛杉磯-煙臺-首爾定期貨運航線,標志著煙臺航空運輸市場的第五航權正式對外開放,煙臺成為全國第八個、山東省第一個開放第五航權的城市。
2010年12月29日,由翡翠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波音747-400貨機執飛的煙臺-美國芝加哥國際貨班成功直航,煙臺成為全國第五個、山東第一個開通直達美國正班貨運航線的城市。
2012年11月8日,煙臺機場與韓亞航空公司正式簽訂了《布魯塞爾-煙臺-首爾國際貨運航線合作協議》,為進一步加深雙方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煙臺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6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83萬噸。
2014年4月15日,煙臺機場迎來2014年度的第100萬名旅客,比去年提前了15天,比十年前提前了近8個月。5月,煙臺至韓國首爾每周客運航班38班,到6月份將增至52班,為我國北方對外通航最活躍的機場之一……
煙臺機場大事記
1984年10月8日建站開航。
1987年9月煙臺機場進行擴建,1988年7月復航,跑道長為2600米,123123
寬60米,厚度為32厘米,MD-82和B-737開始起降。
1992年8月,國務院批準同意開放煙臺航空貨運口岸。
1994年6月,國務院同意開放煙臺航空客運口岸。
1995年6月4日,煙臺機場煙臺-漢城臨時包機首次通航。
1997年5月,煙臺機場國際候機樓正式投入使用。
1999年10月,煙臺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1000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2004年12月30日,煙臺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大關。2005年5月17日,煙臺-漢城國際貨運正班航線開通。
2008年12月18日,煙臺萊山國際機場新建3200米跑道啟用。
2009年9月16日,煙臺萊山國際機場新建面積3558平方米的國際貨運監管倉庫正式啟用。
2009年9月30日,翡翠貨運航空公司開通了煙臺直飛荷蘭全貨機航班。
2010年2月10日,韓國韓亞航空公司開通韓國首爾-美國洛杉磯-煙臺-首爾定期貨運航線。
2010年12月29日,由翡翠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波音747-400貨機執飛的煙臺-美國芝加哥國際貨班成功直航。
2012年,全年安全保障飛行31301架次,同比增長17.8%; 完成旅客吞吐量298.4萬人次,同比增長17.2%;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2013年,煙臺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6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83萬噸。
2014年4月,煙臺機場迎來2014年度的第100萬名旅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