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成功
圖為:輪胎爆破瞬間僅為11毫秒,所釋放的能量卻相當于在主起落架艙內引爆2顆日式手雷。
5月20日上午,我國首例按照國際適航標準進行的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在現場看到,試驗人員首先在ARJ21-700飛機輪胎表面制造出一定的破損,用以模擬斜交輪胎破損的模式,然后在主起落架艙內引爆破損輪胎,以驗證安裝在主起落架艙內的關鍵設備是否能夠承受輪胎爆破所釋放的能量沖擊,確保飛行安全。
圖為:20日上午,我國首例飛機主起落架艙內輪胎爆破試驗在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獲得成功,對提高我國航空器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攝)
“此次試驗采用的是國際上最為嚴酷的‘X’型爆破方式,輪胎爆破瞬間僅為11毫秒,所釋放的能量卻相當于在主起落架艙內引爆2顆手雷。”ARJ21-700飛機副總設計師趙克良介紹說:“ARJ21-700飛機部分系統的管路與設備都集中在主起落架艙內,一旦出現損傷,就會導致飛機喪失一系列重要功能,所以此項試驗是直接關系航空器運營安全的重要試驗。”
航空輪胎是維系飛機安全的重要部件,據統計,飛機爆胎、輪胎脫層與輪胎破損是每年發生最多的不安全事件類型,僅2013年由輪胎導致的不安全事件就高達3832起。
據介紹,此項試驗不僅在國內是首次進行,在國際上也尚屬首例。
圖為:試驗人員首先在ARJ21-700飛機輪胎表面制造出一定的破損,用以模擬斜交輪胎破損的模式,然后在主起落架艙內引爆破損輪胎,以驗證安裝在主起落架艙內的關鍵設備是否能夠承受輪胎爆破所釋放的能量沖擊。(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攝)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表示:最初我們選擇了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噴流錐模型進行試驗,但是,最新的EASA咨詢通告認為,斜交輪胎在發生輪胎爆破時將產生“X”型爆破模式,它所釋放的能量是噴流錐模式的30倍。
“雖然,采用了國際上最嚴酷的考核模式,但是,試驗的成功充分驗證了飛機的安全性。”上海適航審定中心郝一鳴說,“也使我們首次通過試驗的方式了解了‘X’型爆破模式下對起落架艙內系統設備產生損傷的程度。”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原副校長王耀華介紹說:“此項試驗的成功不僅可以將成果直接應用于軍用大型飛機的研制,更為提高我國航空器的安全性設計水平積累了寶貴經驗。”
圖為:此次試驗采用的是國際上最為嚴酷的‘X’型爆破方式,輪胎爆破瞬間僅為11毫秒,所釋放的能量卻相當于在主起落架艙內引爆2顆手雷。(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攝)
上海審定中心結構強度室副主任黃少麟表示:隨著技術的積累,我們不排除在未來的試驗中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試驗方式,通過采集輪胎爆破能量的分布,進行強度校核計算以驗證適航條款的符合性,從而降低申請人的試驗成本與周期。
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楊浩介紹說:“通過此項試驗,使我們對航空輪胎的爆破性能與安全要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我們設計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輪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