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生態文明建設走向行業領先
深圳機場航站樓遠眺(資料圖)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4年6月22日消息:近日,在深圳市公布的2013年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結果中,深圳機場被評為重點企業優秀單位,而這只是深圳機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在2013年度中,深圳機場獲得深圳市國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第一名,獲得深圳市治污保潔工程考核滿分(100分),光伏發電項目被評為市治污保潔工程優秀項目……
據了解,深圳機場在過去一年中完成投資約1.38億元,開展了20余項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承擔10項治污保潔工程任務,各項工作均按期、保質、保量的圓滿完成。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組、治污保潔工程考核組及民航中南局節能減排方面的專家在參觀相關項目后指出:“深圳機場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地區和行業內都處于領先地位,具有示范效應。”
生態考核:從軟約束變成硬杠桿
深圳機場貫徹落實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升機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開展、扎實推進綠色樞紐機場建設各項工作。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長為組長的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污染控制、噪音污染防治、節能減排及綠色機場創建等方面的工作,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方案和經費保障措施,系統開展各項工作。
同時,深圳機場以深圳市生態文明考核作為工作抓手,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大格局,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考核平臺建設,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的剛性約束,逐步提升機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深圳機場確立了“季度督辦+中期考核+年度考核”的工作模式,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重點單位進行考核,并將考核成績納入到各部門的業績考核中。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機制在深圳機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已經從軟約束變成了硬杠桿。
行業最大光伏發電:每年節省標準煤3600噸
為充分清潔能源,實現治污保潔、打造低碳環保機場的目標,深圳機場與中廣核太陽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合作模式(EMC),積極推進深圳機場10MW屋頂光伏發電示范項目。該項目為國家“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是目前國內機場已建成的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在國內機場行業的綠色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具有較好的示范效應。
光伏發電項目(資料圖)
據了解,該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0MW,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面積約6.9萬平方米,太陽板塊數達1.6萬塊,預計年發電量1000萬度,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量占機場總用電量的7.8%。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5.5MW已于2013年3月實現并網發電,二期4.5MW已于2013年10月實現并網發電。2013年光伏發電已累計實現發電量735.03萬度, 2104年光伏發電量可達1000萬千瓦,折算每年節省標準煤約3600噸。
該項目獲得深圳市2013年度治污保潔工程優秀項目。在優秀項目評選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深圳機場光伏發電項目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在安全等級要求高的民航機場區域建設光伏發電站,并通過運行實例驗證了光伏發電站產生的光污染和電磁輻射未對飛行安全造成影響;二是該項目是全國機場已建成的最大光伏發電項目,在行業的綠色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具有示范效應;三是減排效果十分顯著,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率達100%
據統計,深圳機場航空垃圾平均每天產生量為8.2噸左右,均采用壓縮后送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處理的方式,安全處置率達10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機場方面積極籌劃,對航空垃圾處理處置規章制度進行了修訂優化,配套建設了完善的航空垃圾清運設施,提高航空垃圾的壓縮和轉運能力。
在新航站區啟用前后,深圳機場專門啟動了生活垃圾轉運站項目建設。該項目總占地529.1平方米,4臺垃圾壓縮一體機,每小時可壓縮垃圾121立方米,日運轉能力可達216噸,壓縮后的生活垃圾全部運輸至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處理。在運轉過程中,工作人員加強消毒殺菌,嚴格分類打包和密封運輸,強化管理,實現了垃圾的收集、壓縮、轉運全過程自動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減少生活垃圾收運過程中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餐廚垃圾處理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的難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內容之一。深圳機場與69家餐飲經營單位簽訂《餐廚垃圾規范化處置責任書》,建立了餐廚垃圾規范處置秩序,確保了15噸/天的餐廚垃圾得到了規范處理,從源頭杜絕了機場區域內潲水、地溝油流入市場,為市民及旅客的飲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深圳機場還積極探索固體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提高機場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率,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污水整治:改善片區水環境質量
深圳機場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秉承“一盤棋”的理念,將整個片區的水環境都納入了整治的范疇,通過完善場區配套排水管網建設,全面實現了機場公司,基地航空公司,駐場單位雨污分流。
2013年,深圳機場深入開展“清源”行動,全面啟動機場區域污水整治工程,投資8,425.02萬元,分三期建設污水、雨水管10,605米、拖拉管井及各種檢查井222個。整個項目建成后,深圳機場管轄區域將全面實現雨污分流,水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提升。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機場完成北片區的企崗山、凌霄花園、聯檢片區雨污分流工程,污水已全部納入市政管網,該項目通過寶安區環保水務局的驗收,實現了機場北片區污水的統一收納處。二期機場南片區雨污分流工程已經開工建設,機場方面開展污水整治工程,嚴格截污治污,將機場南片區基地航空公司產生的生活污水分段接入市政污水管,有效解決機場南片區的污水排放問題,減輕南片區水污染壓力。同時,機場區域的4個排水單位獲得了深圳市水務局頒發的排水達標小區稱號。
燈具改造:節能率達到80%
在民航中南局的支持下,深圳機場投資590多萬元,將一跑道原有普通熒光光源改造為LED光源。據了解,項目實施前每個單元耗電100W,改造后每個單元耗電僅45W,改造單元共計有300個,每小時節約電量16.5KW。
根據監控系統的數據,引導標記牌每日運行約10小時左右,全年累計運行時間約為3650小時,算下來全年共節約用電60225度,折合7.4噸標準煤。
此外,正在進行的一跑道滑行中線燈改造項目,通過將一跑道滑行道中線現有1325套鹵素燈更換為LED燈具進行節能改造。燈具功率由改造前的96W降至改造后的16W,節能率達到80%,預計全年可節約用電量約38.69萬度。
雨洪利用:每年節水260萬噸
深圳機場根據機場區域雨水資源豐富的特點,利用飛行區蓄水能力為160萬噸的4號調蓄水池,投資約3000萬元,建設雨水處理廠。通過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日生產中水7000噸,用作新航站區沖廁和綠化灌溉,每年可節水約260萬噸,對深圳市雨水利用工作的推廣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此外還積極開展節水工作,對場區供水管網水損進行監測,適時進行管網改造,深圳機場也因此獲得了深圳市節水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多管齊下,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2013年,深圳機場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在生態文建設方面,深圳機場還有其他諸多良好的硬件設施:深圳機場新航站樓通獲國家二星級和深圳市金級綠色建筑設計認證;橋載設備替代飛機輔助發動機(APU),每年節省標準煤34286.7噸,減少CO2排放85476.74噸;能源中心以錯峰用電的方式,間接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環保目標,年運行費用降低約33%,每年節約電費1296萬元……
為打造節能環保的綠色機場,深圳機場廣泛邀請外部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參與,借助“外腦”,探索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深圳機場制了機場片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并通過專家評審。該規劃系統分析了機場集團的環境質量現狀、主要環境問題、環境形勢和壓力,從水環境整治、飛機噪聲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和環境監管機構及制度建設等五個專題對機場片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規劃研究,制定了重點工程任務和年度分工,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為機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做出了頂層設計。
深圳機場還持續加強環保節能宣傳,并多次組織開展了環保宣傳專項活動,多途徑提高機場員工及片區居民環保意識。據統計,機場方面向片區32家單位發放了4000余本環保宣傳冊;組織機場21家單位近2000名員工參加環保知識網上公開考試,合格率達到100%。在生活小區內開展“綠色家園”低碳環保宣傳通過懸掛節能標語、張貼宣傳海報,向住戶介紹“低碳”概念,提供低碳生活小貼士,使小區居民環保意識有了提高。
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機場已制定了“貫徹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機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提升機場生態環境質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機場”的環境保護工作總目標,下一步將持續改善、提升機場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積極推進綠色航空城建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