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投資基金漸近 百億體量投向四大領域
在民航業內盛傳已久的“民航投資基金”,終于在近日逐漸露出真容。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該基金計劃一期募資200億元人民幣,由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運營管理。該公司股東65%來自混合所有制企業,35%來自國有企業。
此外記者了解到,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經于7月初落戶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注冊資本1億元。這家百億體量的基金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及若干家基金所共同成立,在記者獲得的文件中,稱該基金將投向四個領域:民航傳統業務、民航新興業務、民航產業衍生項目及部分非民航領域。
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該基金的投資方向近期或囊括機場建設、航空經濟園區等。這支由民航局推動的投資基金或一改以往中國民航依靠銀行貸款和財政撥款進行融資的模式,采用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
百億基金浮出水面
“聽說中國民航即將成立一支投資基金,二線機場是否可以進行項目申報?”早在2014年春節過后,就已經有某二線機場的負責人開始打聽這支神秘的“民航投資基金”,而一直到7月份,它的真容才浮出水面。
記者了解到,7月份民航投資基金的運作主體——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注冊資本1億元。其股東分別是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海南航空集團、民航數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航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嘉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君聯資本、高恒資產管理、達泰創投。
事實上,該投資基金的動議早在2013年就已經產生,如果查詢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印發的《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就可以看到,《分工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改善促進民航業發展的金融服務,研究設立主體多元化的民航股權投資(基金)企業,并完善民航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
“這支基金的意義將是突破性的。除航空公司外,以往民航基建投資的主體較為單一,現在則在試水主體多元化的道路;另外,這支基金會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大膽猜想,它甚至不排除進行股權/債券投資,從而盤活民航業內很多項目。”一位要求匿名的民航資深分析人士稱。
在記者獲得的2014年全國民航年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講話中,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第一次公開談及這支基金。他稱,組建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設立民航投資基金,是民航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預計民航投資基金第一期可以募資200億元以上,80%以上來自民營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65%來自混合所有制企業,35%來自國有企業。
此外李家祥強調,“要盡快啟動項目投資,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民航建設。”
臨空經濟或是投資方向
在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所有人面臨的同一個疑惑就是:這百億體量的基金投向何方?
記者獨家獲得的消息顯示,該基金將重點投向機場建設、民航專業設備、低成本航空、通用航空、航空貨運等民航傳統業務中極具發展潛力的項目;民航大數據應用、信息技術深度開發、航空傳媒、特許經營權項目等民航新興業務;航空租賃、臨空經濟區開發、行業特色職業教育、航空醫療衛生等民航產業衍生項目;部分非民航領域,但極具發展潛力和價值的綜合類項目。
鑒于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在該公司中處于主導地位,其持股20%,因此很多人猜測基金首先將投向正在籌建中的首都第二機場。李家祥在工作會議的講話中也明確指出,北京新機場直接投資將達876.4億元,要確保下半年開工。
按照以往的建設模式,機場的投資資金來源于三部分,其中1/3由民航局劃撥,1/3由地方政府出資,而剩下的1/3由機場自籌。
這也凸顯了中國機場融資的普遍困境,如果民航投資基金得以成立,那么它的確是對民航現有投資體系的完善和補充。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提醒記者,中國民航整體的回報率并不高,機場更是如此。考慮到資本逐利的本性,該投資基金更有可能青睞航空經濟園區等臨空經濟的發展方向。
記者獲得的數字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62城市依托54個機場設立了63個航空經濟園區。李家祥在年中工作會議上也特別提到,河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產值140億元,同比增長13%;天津空港經濟區上半年GDP達640億元,同比增長16.0%。
“臨空經濟是資本非常青睞的好題材,許多配套工程都升值潛力巨大。”上述要求匿名的民航資深分析人士表示,按照該基金的市場化運作思路,會尋找到一些民航業內回報率較高的項目進行投資,甚至不排除一些項目會最終上市。
破冰民航現有融資格局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支低調的民航投資基金很有可能是中國民航融資格局的一次破冰。以往民營資本除了較為青睞航空公司外,對于民航產業鏈上下游一直很難涉足,這其中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資金回報率不高,二是具有較高的政策門檻。
此前當民航業某項目啟動進行融資時,最常見的三個方式就是銀行貸款、政府投資和民航局撥款。這其中,民航局的民航發展基金起到了很大作用,該基金主要來源于“一費一金”,即向航空公司收取的基本建設金和向旅客代收的機場建設費。
以機場的基建項目為例,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國機場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合計1900億元,其中,機場自籌及其他投資1230億元,地方政府投資340億元,民航發展基金及國債投資440億元。
近年來,民航局一直在進行簡政改革,同時發改委也給予了放權,比如在安排民航發展基金用于民用機場改擴建項目和空管項目方面,國家發改委同意提高民航局的審批權限,過去是5000萬元,現在提升為5億元。
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并不能改變傳統民航融資難的格局。“如果將民航投資基金作為民航發展基金的有益補充,則會激活很多潛在的優質項目,有別于撥款這種政府思維,投資基金進行市場化運作對于外來資本也是一個示范效應。”
不過業內人士亦提醒,民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成功與否,最終與該公司的運營團隊、管理理念密不可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國民航產業資本“飛出去”全面提速
- 下一篇:將白云機場建成大型國際航空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