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來振為民用運輸機場總經理資質復訓班授課
9月2日,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在京與國內大型機場主要負責人進行專題座談。周來振強調,要站在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待民航發展,明確機場的功能定位,更積極主動地在臨空經濟建設中有所作為,關注梳理機場安全管理中的新常態,推動機場實現精細化、人文內涵化管理。他還結合機場協同發展中的一些新現象、新思考,與大家分享了心得體會。
周來振說,屬地化改革以來,我國機場從量和質上已今非昔比,機場的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安全水平和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影響力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民用機場管理條例》要求,明確機場的功能定位,特別是建立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機場管理制度,推進民航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周來振通過航空經濟與臨空經濟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用大量事例和數據生動展示了各省區市臨空經濟建設方興未艾的局面。他表示,臨空經濟對經濟社會直接的、間接的、相關的催發作用明顯,能夠使民航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融為一體,這樣的帶動作用使得臨空經濟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他指出,發展臨空經濟是民航與地方政府的共同事權,各機場不僅要順勢而為,更應主動作為,并在工作中主動思考,實現管理創新、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
在機場安全管理方面,周來振希望各機場更加重視各種規章條例和制度的作用,使安全管理進入“新常態”。要正確認識、密切關注并隨時梳理目前機場安全管理中的新形勢,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在機場安全管理中樹立能夠內化于心的規則意識。
周來振特別強調,真正落實《民用機場管理條例》關于機場公共基礎設施的定位,各機場要站在服務于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促進臨空產業發展,在建立完善相關標準體系的基礎上確定機場建設規模、機場布局、機場選址、機場遷建和改擴建,在國際化和專業化上下工夫,打造樞紐機場。此外,周來振還圍繞軍民合用機場的協調、機場特種車輛和設備、梳理機場現有的財經政策、機場社會職能移出和專業功能的市場外包、北京新機場建設與京津冀協調發展等問題同與會者進行了交流探討。
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以及出席2014年民用運輸機場(大型機場)總經理資質復訓班的學員參與座談交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