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瞄準大型門戶樞紐機場 承接首都機場客源分流
隨著8月28日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以及地鐵2號線機場站投入使用,前往天津參加達沃斯論壇的客人,有了新的選擇。
他們可以從首都國際機場下飛機后通過高鐵轉到天津,也可以直接飛到天津后經過地鐵直達城區。
至此,天津借助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使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轉為大型門戶樞紐機場的目標,邁出了第一步。
9月9日,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在《天津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下一步要以濱海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投入使用為契機,全面提升軟硬件環境,積極承接首都機場客貨溢出分流,發展多式聯運,加強空港物流園區規劃建設,打造北方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和大型門戶樞紐機場。
承接首都機場分流
目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已經開通了往來韓國、日本等23條國際航線、港澳臺航線8條,通航國內外96個城市。
今年以來,乘客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其中1-7月該機場實現了乘客吞吐量676.9萬人次,增長32.7%。預計今年實現1200萬人次。天津規劃部門預計2019年實現30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近30%。
孫春蘭在8月28日指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投入使用,標志著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程度和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下一步要從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天津機場建設成為北方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大型門戶樞紐機場。
孫春蘭稱,要推動京津機場密切協作,大力宣傳“飛天津就是到北京”,吸納更多客貨流。要加強航空市場開拓和航線網絡建設,加密航班航線,加快建設重點城市間的快線市場,實現國際通達北美和主要國家。
她還表示,要積極推進交通設施一體化步伐,形成以天津機場為中心輻射京冀的無縫隙公共交通網絡,為承接首都機場客源分流創造條件。
2013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8365萬人次,同比增長2.2%,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二。不過由于北京新機場到2017年才可以投入使用,目前跑道還未正式施工,期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旅客吞吐需求。
近期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表示,要推動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要著重做好功能的疏解和承接,通過天地聯動,分步實施。首都機場要著重考慮如何化解過度集中帶來的“虹吸效應”,疏解非首都機場的功能。天津濱海機場要著重研究如何更好地承接首都機場的分流。
爭取更多航權
所謂的門戶機場,是指國外乘客進入一個國家后首次進入的機場。一般該機場國際線路多,能完成邊防、檢疫、海關等檢查。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鄭興無認為,天津能否做門戶機場,要看天津機場能否獲得更多的航權,能不能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
天津正在申請自貿區,“對外開放的程度提高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客流。”鄭興無解釋道。
目前首都機場的客流分兩部分,一個是國際航線的,一般是其他國家首次飛入中國,其中也有中轉的。還有一部分是國內的。
在國際航線方面,北航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認為,目前中國真正的大型綜合門戶機場是北上廣,天津還需要更多的國際航線,同時針對目前首都國際機場的國際中轉旅客比例偏低,天津可以加大國際中轉功能。
“但是這需要落地簽證以及多個政策的配套。”他說。
國內方面,天津的一大機遇是,交通部為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正著手解決北京的機場與周邊天津、河北的機場協同問題。
目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北京南站,河北省滄州、黃驊、唐山、保定、廊坊、白溝、勝芳以及天津共建設啟用了10座異地航站樓(廳),實現異地購票天津乘機。其中在北京南站的候機樓購票后,乘坐京津高鐵和天津2號線,可以免費。天津未來將為首個高鐵、地鐵可以直達機場的城市。
同時,天津或與北京共同修建第二條高鐵,連接北京新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有關專家指出,這使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未來不止是作為首都國際機場的固定備降和分流機場,而是朝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場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