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國產大飛機供應商:中航系攬重任 民企外資分羹
國產大飛機C919的機體結構分解圖
隨著國產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正式開始機體對接工作,C919飛機供應商的零部件“作品”,也將陸續聚集到位于浦東機場附近的總裝制造中心。
上周五,國產C919大型客機正式啟動了總裝工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天獲得了一張國產大飛機C919的機體結構分解圖,詳細總結了參與C919飛機制造的主要供應商。
C919大型客機的機體結構主要包含機頭、前機身、中機身-中央翼、外翼、副翼、中后機身、后機身、垂尾、平尾、活動面等,其中,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成飛、洪都、西飛、沈飛、哈飛公司等承擔了C919飛機大部件的主要制造任務。比如,機頭由成飛公司制造,前機身和中后機身由洪都集團制造,機翼由西飛公司制造,后機身和垂尾由沈飛公司制造,前、主起艙門由哈飛公司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主要供應商中,西飛、沈飛、成飛都屬于中航飛機(000768.SZ)旗下公司,此前,中航飛機的主要收入來源軍機, 然后是從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處獲得的零部件轉包生產,民機業務的占比還很小,主要是新舟60飛機的國內外客戶交付帶來的收入貢獻。
而隨著國產大飛機總裝工作的啟動,中航飛機旗下公司也將逐步開始批量生產相關零部件,從而加大對利潤率更高的民機產品的開拓。
在這張分解圖中也可以發現,RAT艙門是由一家名為“西子”的民營公司提供,這家主要生產儀表的杭州企業,與江蘇一家生產汽車燈具的民營企業彤明公司,成為入圍國產大飛機主要供應商中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
西子集團是國內最早生產儀表的企業之一,此前主要生產“西子”牌電能表、變送器和電力自動化綜合保護裝置等主導產品。此外,公司還自主研發生產用于電力、水泥、化工、水處理、制藥、制漿、造紙、冶金、采礦等行業的變送器,以及為發電廠、供電部門、工廠實現智能電力自動化管理的電力自動化綜合保護裝置。
為了給C919項目供應APU艙門和RAT艙門及航空零件的數控機加業務、復合材料零件制造、部件組裝,西子集團專門成立了西子航空進行研制和生產,此外還承接了波音B737、ARJ21支線飛機、塞斯納L162飛機和相關機型的部分機加業務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工作。
而彤明公司則是江蘇民營企業彤明車燈有限公司與英國中輝投資集團的合資企業,由彤明車燈有限公司控股,此前主要生產“彤明”牌高檔汽車燈具,“文煦”牌汽車內、外飾件,產品主要覆蓋轎車、大客、皮卡、SUV、重卡、輕卡等系列,主要配套的汽車廠商包括一汽、鄭州日產、奇瑞、昌河等。
國產C919飛機主要實施“主制造商-供應商”的模式,記者從中航商飛公司方面了解到,國內共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參與了 C919大型客機項目,還有寶鋼等16家材料供應商和54家標準件潛在供應商,以及GE、Honywell、CFM等16家國際供應商,他們與國內企業組建了航電、飛控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
一位飛機制造行業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一般機體大部件在整個飛機的造價中占據40%左右的價值,而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則是飛機最為核心的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價值量,在飛機的造價中也占到了40%左右,而這兩個核心系統,目前均有GE參與。
中國商飛旗下負責總裝工作的上海飛機制造廠總工程師姜麗萍告訴本報記者,國產大飛機的主要機體計劃年底完成對接工作,之后是系統對接,爭取明年進行首飛取證工作,取證之后,國產大飛機將開始批量生產,希望前期每年生產20架,之后50架,到2020年將具備150架C919大型客機和50架ARJ21-700飛機的年批生產能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