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大首都地區機場體系” 推動京津民航一體化發展
8月28日,伴隨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T2航站樓、地下綜合交通中心的正式啟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客貨承載能力大幅度提升,為服務京津區域協同發展、承接北京航空市場需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京津兩地區位優勢明顯,民航資源豐富,航空客貨需求旺盛,地面交通快速便捷,京津民航一體化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加快推動京津民航發展,筆者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打破原有思維定式, 樹立“大首都地區機場體系”理念
目前,京津兩地有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南苑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3個機場營運。2013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8371萬人次,航班運行保障壓力巨大,同時,進出機場的地面交通擁堵嚴重。因此,合理分流首都機場的旅客流量勢在必行。2013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剛剛突破1000萬人次,T2航站樓和地下綜合交通中心的正式啟用使其具備了年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貨運100萬噸的保障能力,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之京津兩地便捷、快速的軌道交通系統和“空鐵聯運”服務,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分流北京地區的航空需求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京津兩地機場要打破原有思維定式,樹立“大首都地區機場體系”的理念,并在“大首都地區機場體系”理念下,科學配置兩地航空資源,統籌規劃京津機場航線網絡和航班計劃,大力發展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國際、國內航線網絡,增強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航空樞紐與服務能力,加快培育“進津即到京”和“出京經天津”的航空大市場,充分發揮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分流北京航空需求的功能 深入推進京津航空市場一體化發展。
二、優化京津機場航線航班結構,促進京津民航協同發展
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促進京津航空市場一體化發展,要優化京津機場航線航班結構。
既要加強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國際大型復合航空樞紐建設,又要通過調整首都國際機場的航線航班結構,進一步發揮天津濱海、北京南苑機場在京津航空市場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緩解首都國際機場的壓力,促進京津地區民航運輸協同發展。長期以來,首都國際機場作為“中國第一國門”,是中國的空中門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我國國際航線最多的機場。這也使得大量目的地非北京的國際旅客不得不“經京出入境”,而這部分旅客完全可以經天津機場出入境,進而解決需求與保障能力不強的問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在保障能力提高后,京津兩地機場要加速推進航空資源優化配置,科學設計京津機場航線航班結構,并采取政策激勵、市場引導等措施,吸引中外航空公司增加和新開天津機場航線航班,進一步完善國際航線,增強“國際轉國內”和“國內轉國際”的功能,方便國際旅客選擇“經津出入境”。同時,天津機場要大力提高國內城市的通達性,加密國內重點城市的航線航班,充分發揮京津軌道交通的優勢,大幅度提高國內旅客“經津出入京”的比例。促進京津兩地機場的均衡發展,改變首都國際機場容量受限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資源冗余的狀況。
三、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做足“空鐵聯運”大文章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發展,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并對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為推動京津民航一體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京津兩地民航界要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深入推進兩地機場率先實現協同發展。目前,天津濱海機場服務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為其承接首都機場航空客運需求溢出提供了有利條件,而天津濱海機場如何更好地承接首都機場的分流任務,切實緩解首都機場的部分壓力,做足“空鐵聯運”這篇大文章是關鍵。為此,天津濱海機場要繼續加強與重點航空公司的合作,進一步深化與鐵路部門的“空鐵聯運”一體化服務合作進程,充分發揮京津城際列車的優勢,不斷完善和簡化“空鐵聯運”程序,擴大乘坐“城際列車+地鐵”往返天津機場與北京的航空旅客的規模,使天津濱海機場最大限度地發揮緩解北京航空客運壓力的功能,實現京津兩地民航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一體化發展。
近期,京津城際天津機場引入線將開工建設,該線路自京津城際延伸線機場西線路引出,引入天津機場軌道交通中心處設車站——機場站。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天津機場與鐵路客運系統的有機銜接,“空鐵聯運”更加便捷。屆時,旅客乘坐京津城際列車從北京南站出發至天津機場僅需45分鐘,天津機場緩解北京航空客運壓力的優勢將更加顯現。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