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以更開放姿態開展航空航天國際合作
在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航空展開幕之際,懷有勃勃雄心的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界向全球市場承諾“以更開放姿態迎接國際合作”,并公布了包括寬體客機、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等在內的一系列重大合作構想。
在10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說,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和支持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將其確立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未來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開展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
他說:“我們歡迎國際航空界參與寬體客機、大型客機、高端公務機等產品研制,也歡迎國際同行參與中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未來的深空探測等航天領域重大工程。我們將開放探月工程獲取的科學數據,支持中外科學家在日地空間探測、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等領域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共享,服務全球環境與災害監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本屆論壇是即將在11日召開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開幕序曲”,活動共吸引41個國家和地區近700家廠商參展,企業和飛機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其中,既有波音、空客、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等世界知名的航空企業,也包含灣流、達索、龐巴迪、德事隆等世界知名公務機展商以及行業領先企業。在外界看來,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市場的良好預期與強大引力。
盡管如此,來自中國的本土企業仍然成為本屆航展最為耀眼的存在。人們普遍認為,隨著大型運輸機、寬體客機以及包括火星探測系統、多星發射上面級等在內的多種類型的航天設備大量展出,這屆航展全面充分展現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近年來實現的巨大進展和突破,也給全球市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對此,許達哲說,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進一步加速,新型號、新產品不斷推出,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進入空間、利用空間和探索空間能力顯著提升。
“這些事實表明,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中國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工業基礎能力加快提升,在航空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顯著成績。”他說。
正是自身積累下的雄厚實力,令中國企業有了與國際強手同臺競技的信心與能力。出席大會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曹建國說,“我們愿與國內外航空航天界企業在測量與控制、衛星應用、先進制造技術與先進材料應用等事關航天事業長遠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完善國際航天合作機制,提升航天合作效率和水平。”
希望通過發起全球合作共擔市場風險、實現市場共贏,也成為中國航空航天企業的內在動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說:“在航空工業發展歷史上,因一個重大項目出現風險而使企業陷入困境的并不鮮見,通過合作分擔風險、增強力量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卻很普遍。當前世界經濟仍在艱難復蘇,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初露端倪,合作是全球航空工業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必由之路。”
在全球航空航天業界人士看來,中國已經積累下同外界交流合作的豐富經驗和扎實基礎。已經累計對華銷售飛機超過1000架的空中客車公司中國公司總裁陳菊明說,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全面參與了空客飛機的設計和制造,“中國有歐洲以外的第一條空客飛機總裝線,也是英國以外唯一能夠制造A320完整機翼的國家,隨著中國航空市場的擴展,空客與中國的合作必將進一步深入。”
展望未來,林左鳴說,預計到2015年,中國民用航空產業收入將達到230億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2020年實現收入600億元以上。無論從市場空間還是從政策環境看,中國航空產業都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必將繼續為全球航空工業發展提供增長動力。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我們相信,全球航空工業一定能因中國航空工業的全面加入而更加精彩。”他說。(參與采寫記者:賴雨晨)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國向喀麥隆交付四架直9直升機
- 下一篇:中國將實施一批航天航空重大項目與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