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加速或再收獲訂單
“ARJ21已完成了90%以上的試飛工作,力爭今年底就可完成TC取證(即型號合格證取證)。”在10日上午進行的首屆國際民機試飛論壇上,中國商飛公司總飛行師、試飛中心主任錢進向記者表示,經過六年左右漫長的試飛,這款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線飛機距離走向市場越來越近。
而更令業(yè)內興奮的是,摸索出整條試飛流程之后,我國將有能力自行完成大量適航認證工作,其他自主研發(fā)機型走向市場的速度將會不斷加快。
記者同時還從論壇上了解到,在航展開幕首日,國產大飛機C919與國產支線飛機ARJ21就可能收獲新的訂單,向著終端市場發(fā)起沖刺,而擺在它們面前的首先便是我國自身龐大的需求市場。
“原來世界上試飛階段飛得最多的飛機是波音的787,現在恐怕是要讓位給ARJ21了。”ARJ21-700飛機首飛首席試飛員,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副院長趙鵬在和媒體交流時半開玩笑地表示。如果按照今年年底完成型號合格證取證的時間表來算,這款機型整個試飛的時間必然超過6年。
在趙鵬看來,如果ARJ21能夠用6年走完這段路,那么一切努力就都值得,因為它為我國25部運輸類飛機型號審定工作趟出了一條路,我們俗稱的大飛機要想走上市場就必須通過該項審定。
而在ARJ21-700成功“趟路”之后,我國其他自主研發(fā)制造的其他款型大飛機勢必將享受更加便利的適航取證流程,首先獲利的便是C919,“有了這些工作做基礎,C919的適航取證時間肯定會縮短。”錢進表示。
適航取證工作的順利推進也得益于我國正在逐漸搭建起的試飛力量體系。2012年4月23日,中國商飛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成立,全力參與到了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及適航認證工作當中。
“試飛中心成立兩年半以來,逐步搭建起了安全、質量等4大體系。配套體系的快速搭建背后是中國航空自主研發(fā)制造的雄心。國家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胡振江向媒體表示,到了2020年,我國的運輸機隊規(guī)模預計還將增長到4000架,這其中超過千架的龐大市場空間對任何一家飛機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蛋糕,中航工業(yè)、上海商飛等本土飛機制造企業(yè)更可說是“近水樓臺”。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