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花十萬元“重金”求旅客吐槽
11月28日,深圳機場在航站樓舉辦了一場以“感恩·開放·改善·創新”為主題的轉場一周年活動。現場聘請了10位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同時推出總價值達10萬元的獎品,向廣大旅客公開征集合理化建議。
29項服務承諾100%達標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深圳機場向社會公布了今年4月發布的《深圳機場服務承諾白皮書》履行情況。
在總共35項服務承諾中,深圳機場首問服務、自助值機等候時間、特別關愛服務、24小時鮮活急件提貨服務等29項服務承諾達標率為100%,另外6項服務承諾實現基本達標。
為提升服務水平,帶給旅客更為優質的出行體驗,深圳機場與各駐場單位共同推出了《服務品質評價與激勵辦法》,完善了服務管理、監督和評價機制,并通過內部監測和聘請第三方機構監測的方式對服務承諾履行情況進行監測。目前,深圳機場對旅客的問詢做到100%的細致回應;自助值機設備的排隊等候時間不超過3 分鐘;老、弱、病、殘、孕以及無人陪伴兒童可以享受到包括免費輪椅、乘機引導、優先安檢、優先登機在內的“一條龍”服務。
深圳機場服務品質提升委員會主席陳繁華表示,“下一步,深圳機場將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和標準,創新服務項目,完善監督檢查和激勵約束機制,確保各項服務承諾均能達到既定目標,不斷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
當日,根據深圳機場服務品質提升委員會2014年度成員單位服務表現評價結果,現場還對“南航深圳分公司”、“深圳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深圳機場航站區管理部”3家年度服務明星單位以及 10位年度服務之星予以表彰。
開門納諫接受社會監督
當天,深圳機場在航站樓內,向10名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發放聘書,邀請他們擔任深圳機場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這些社會監督員有曾給機場提過諸多建議的熱心人士;有經常來機場坐飛機的旅客;也有熱愛深圳的政協委員和網絡“大V”,還有媒體界的代表。至此,深圳機場建立起了包括內部監測、第三方機構監測以及社會監督員監測在內的多層次服務質量監督體系。
在深圳機場當天組織的“服務提升大家談”座談會上,新受聘的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對深圳機場的服務改善和提升提出了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年來,深圳機場的進步是實實在在的,希望未來多向國際先進機場學習,瞄準世界級的目標,為旅客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社會監督員金心異表示。
現場也有社會監督員對機場交通接駁、樓內標識及其他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并就增強航站樓的人文、科技、藝術氛圍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聽取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的意見,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促進服務質量的持續改善。
10萬元“重金”求旅客吐槽
除了聘請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深圳機場還在活動當天正式啟動“開放辦機場大眾來點評”活動。這是深圳機場推出的一項面向社會的常態化旅客意見征集和互動活動,通過這種簡單、開放的方式迎接新航站樓啟用滿一周年。
記者注意到,在“開放辦機場大眾來點評”調查問卷中,“地面交通”、“指引服務”、“工作態度”、“航延保障服務”等各方面都歡迎旅客吐槽。
該活動按季度開展,每一季度將推出不同的主題。其中本次啟動的是以“誰說誰有禮”為主題的第一季活動,時間從11月28日起至12月20日。
據介紹,深圳機場將通過新聞媒體及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從目前到2015年底,持續向旅客發放調查問卷,及時全面了解旅客“最不滿意”的方面,以實現持續改善。旅客通過填寫調查問卷和提出有建設性的想法和創意,更有機會獲得總價值達10萬元的獎品。
30名市民全面體驗大飛魚
在新航站樓啟用滿一周年的日子,深圳機場還舉辦了一場以“這個暖冬,來深圳機場體驗Fashion Style”為主題的“市民開放日”活動,邀請30名市民朋友全方位、深度體驗深圳機場。
此前深圳機場已組織過多次“市民開放日”,邀請市民代表見證了航站樓從建設到啟用的全過程。
據了解,本次市民參觀共有“體驗國際時尚品牌”、“逛書店、看展覽”、“品嘗航站樓美食”、“喝咖啡、聽音樂”等四個主題活動。
“見證了‘大飛魚’成長的全過程,深入體驗后發現它不僅有迷人建筑之美,也是一個充滿人文、時尚氣息的空港。”曾經兩次參加市民開放日的建筑設計師禇文銘說。
除了“市民開放日”活動,四層出發大廳處的“魅力飛魚”攝影展、由世界頂級鋼琴——斯坦威帶來的音樂盛宴也讓不少旅客駐足。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轉場一周年當日,深圳機場航站樓還有藝術街舞表演、小朋友現場寫生、“一周年、一起飛”拍照墻、現場抽獎等十余項各類活動,吸引過往旅客紛紛參與,航站樓沉浸在熱烈的氣氛中,變成了一片充滿活力的歡樂海洋。“我們通過創新活動形式,讓更多的市民能夠切身體會到航站樓各個方面的不同體驗。”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