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機場議合作 “世界級機場群”珠三角崛起?
[摘要] 上述兩個《框架協議》提出“完善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珠江三角洲空域使用空間,支持香港機場鞏固國際航空中心地位,廣州白云機場建成我國門戶復合型航空樞紐,深圳機場成為大型骨干機場,珠海機場發展航空產業,而澳門機場將建構成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范例”。
2010年,在國務院首度將五大機場合作定位列入《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后,人們欣喜地看到,五大機場的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合作領域和深度不斷擴大。6月28日,五大機場在珠海舉行2013年主席會議再議合作,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深化五大機場間的合作機制。假以時日,一個“世界級機場群”必將呼之欲出。
五機場合作意愿強烈
在會上,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五大機場負責人圍繞“創新發展模式,增強整體競爭力”主題,共商珠三角航空運輸業發展大計。五大機場負責人還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五大機場將深入合作增強大珠三角地區航空產業發展實力,增強大珠三角地區機場群的整體競爭力。
得益于珠三角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五大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2億人次,年貨運吞吐量近600萬噸。但根據國際航空業組織IATA Consulting估計,隨著商貿和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大珠三角地區航空市場的客運量到2030年每年復合增長率為5.9%,區內機場縱有擴建計劃,仍不能追上航空服務需求。估計到2020年,客運需求量達到2.33億人次,仍有3300萬人次的客運需求量未能得到滿足,而貨運量達到1000萬噸。到2030年情況會更嚴重,客運需求量達3.87億人次,有1.47億人次需求未能滿足,而貨運量達到2000萬噸。
IATA Consulting 考慮了五大機場的客貨運容量在未來20年的預期增幅后,預測這些機場的容量不足以應付到2020年的中期航空服務需求。由此可見,五大機場存在廣闊的發展及合作空間。
“在本次會議的‘閉門會議’上,合作欲望強于任何一屆會議,釋放了許多積極的信號。”據參會人士透露,“五大機場圍繞各機場工作實際闡述各自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對如何進行合作與發展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
高層決策者細化合作內容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2020年)》提出,要將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在客觀上要求有一個功能強大的機場群來支持和服務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區域內多機場如何通過優勢互補和協作發展,提升區域內機場發展品質,完善珠三角機場市場格局,是擺在珠三角機場決策者們面前一項現實而又重大的課題。
在會上,香港機場管理局國內業務發展助理總經理林展麟提出,五大機場必須推進機場間股權合作,才能把五大機場合作不斷推向前進。廣東省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克儉提出,每年應就一兩個問題開展實質性的合作,把五大機場的合作不斷推向深入。建議主席會議適當擴大至各機場中層干部層面,開展業務交流,以此推動五大機場全面合作進程。深圳市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功平提出,五大機場應在空域、人才、交通(機場間交通)和股權等方面深入合作,以此加快五大機場合作步伐。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鄧軍提出,合作必須更加務實和具體,如在人力資源培養方面,五大機場就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耀輝提出,珠三角地區各機場本身在運營模式、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就存在顯著差異。另外,還存在航權、空域、海關制度和“一國兩制”政治制度安排等諸多體制性障礙。因此,實現珠三角地區內多機場協作必須遵循市場主導,各個機場的發展必須和目標市場以及服務的城市發展統籌融合,避免貼上人為的標簽。就此,五大機場負責人共同建議,將區內機場的運營服務逐步實現統一的標準和流程,搭建資源共享、經驗分享的協作平臺,共同致力于推動珠三角地區流量擁堵問題的解決和區內機場間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旅客使用五大機場時更加方便快捷”。
聯席會議成合作利器
“珠三角五大機場合作機制,是一個交流、合作、發展、共贏的良好平臺。”民航廣東安全監督管理局局長李淑亮在會上說。
李淑亮指出,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在推進區內機場合作與持續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在安全運行、應急救援、人員培訓、節能減排和信息共享等經驗交流方面成效喜人。
近幾年,民航局和民航中南管理局積極支持珠三角地區機場的發展,在政策、業務管理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幫助,助推珠三角地區機場的健康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珠三角地區的機場發展進行了戰略規劃,著力把廣州機場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加強珠三角地區機場功能互補。
李淑亮表示,珠三角地區加快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以主要產業和經濟規模為支撐的珠三角1小時經濟圈正加速形成。珠三角地區經濟規模與其快速發展給區域內機場帶來充足的市場資源,五大機場應發揮協同效應,共同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專家建議建立新型“競合關系”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在會上作的“粵港澳航空產業競合發展”主旨演講,堪稱本次會議的點睛之筆,博得與會者共鳴。
作為廣東省珠三角兩翼規劃基礎設施專家組成員、廣州市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城市發展組副組長),曾任香港和澳門機場咨詢規劃顧問的鄭天祥,對珠三角地區機場建設與發展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國家出臺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2020年)》《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和蓬勃發展的珠三角經濟為五大機場奠定了建立新型“競合關系”的基礎。“《綱要》定位將珠三角打造成世界級經濟都市群,這就需要世界級機場群來做支撐”,為區域內五大機場發展提供了空間。未來,珠三角航空市場潛力巨大,五大機場的客貨運輸增長量跟不上市場需求。這也就是珠三角機場這么密集,但這些年來各機場都能快速發展的原因。
但鄭天祥話鋒一轉:“假如各機場停留在客貨運輸和低端物流層次上發展,其前進的步伐必將停滯。”他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減緩,特別是一些老牌經濟強國經濟陷入停滯不前的境況,航空市場發展趨勢越發不明朗。“特別是在珠三角空域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停留在行政調控上,應創新合作模式,建立組合機場群增強總體競爭力”。
“有人曾提議,香港機場要大力開發國內航線來鞏固其國際樞紐港的地位。如果這樣做的話,香港機場樞紐港的優勢反而會被削弱。開發國內航線,香港機場當然競爭不過深圳、廣州機場。”鄭天祥說,正確的做法是分工合作。國內旅客通過廣州、深圳甚至珠海到香港飛向世界各地。“總而言之,每個機場應該根據自己的特色來開拓各自的發展路徑。”鄭天祥說,“不過,5個機場分屬‘一國兩制’,存在體制和投資主體的不同。因此,必然是多核心、多機場的發展模式。圍繞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機場既分工又合作,既發揮各自優勢又相互補充,使機場個體變成機場整體,形成組合機場群,這也許就是新型‘競合關系’的精髓。”
延伸報道
珠三角五大機場合作 專家支出七招
在會議中,鄭天祥教授認為,五大機場應在七個方面開展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尋求共同發展。
一是配合國家發展戰略,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尤其是通往金磚五國、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區航線。
二是組建聯營股份公司,形成“組合機場群”。從行政協調向行政、市場協調,再向市場協調過渡。
三是向航空制造、航空維修、航空服務和展覽保稅等非航空業務發展,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
四是充分發揮各機場優勢與特色,錯位發展。如通用航空制造和航空展覽是珠海機場的優勢,由于起步較晚,在營銷網絡、人才等方面需要區域內其他機場提供幫助與支持。由于兩岸實現了“三通”,澳門機場“準直航”的優勢已被削弱,就應該發揮其在葡語系的優勢,配合國家發展戰略,打造葡語系國家商貿交流的空中橋梁。香港機場應發揮其國際樞紐港的優勢,發展更多的國際航點。而廣州機場應發揮廣州這個全球采購中心的功能,布局內地及輻射東南亞的亞洲航線和相關的國際航線航點。深圳機場則應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多和毗鄰香港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兼顧國內和國際航線航點的布局,著力發展貨運業務。
五是完善五機場間地面運輸系統,應對高鐵競爭。據悉,深圳、香港正在啟動機場鐵路接駁項目。在深圳機場與北上東莞、廣州的城際接駁,在香港與鐵路西線連接。
六是向國家爭取更多的空域資源,提高機場區域空域資源使用效率,減少空域擁堵現象。
七是共同建立航校,培養航空人才。
相關鏈接
五大機場合作進展
自2010年4月首度列入《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后,五機場以“聯席會議機制”為載體,為進一步落實優化定位分工,就細化合作領域、共拓珠三角空域、探討高鐵網對機場航空的影響、實現珠三角海陸空聯運等議題進行深入磋商,并取得了多項合作成果。
在這些年,五大機場促進和加快了《珠三角空管規劃與實施方案》的制訂和實施,調整廣州和南珠三角終端管制區的范圍,使珠三角“空中塞車”現象大幅度減少;香港機場管理局托管珠海機場6年多來,客貨量屢創歷史新高,2012年的客貨量較6年前激增近3倍;深港機場啟動“深港飛、港深飛”客運合作項目4年多進展順利,許多內地旅客早就發現經深圳機場去香港更省錢的“門道”;“深港西部快速軌道”項目已經啟動。
五大機場主席會議機制
自2001年起,珠三角地區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五大機場為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建立了每年輪流主辦的“大珠三角地區五機場主席會議”機制。該機制啟動至今,因故停辦過4屆。該會議機制已經成為珠三角五大機場交流、合作、發展、共贏的良好平臺。
2010年,五大機場合作定位首度被列入國務院批準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上述兩個《框架協議》提出“完善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珠江三角洲空域使用空間,支持香港機場鞏固國際航空中心地位,廣州白云機場建成我國門戶復合型航空樞紐,深圳機場成為大型骨干機場,珠海機場發展航空產業,而澳門機場將建構成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的范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