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腰斬 航企利潤翻番
淡季能夠盈利已不容易,利潤同比增長一倍更是難得,苦了大半年的航空公司,在第四季度的傳統淡季,終于迎來了“好日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7日獨家獲得的民航局內部統計數據顯示,11月航空公司的利潤總額0.2億元,同比增加101%。雖然0.2億的利潤總額看起來還是那么微薄,要知道,在11月,12月的傳統淡季,大多數航空公司都是在虧本經營,而此次能夠總體為正,主要還是得益于油價大幅下跌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收益。
最近幾個月的油價大幅下跌,為航空公司“減負”起了很大作用,而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到明年,不過,隨著新的航空公司成立和運力的不斷增加,更開心的可能還是飛機制造商。
油價下跌改善業績
民航局的內部數據顯示,11月國內航空公司的營業收入328億元,同比增加9%,營業成本299億元,同比增加4%,利潤總額0.2億元,同比增加101%。
盡管營業成本仍在運力增加下有所上漲,但11月的平均油價則下降14%,匯兌收益也因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同比增加26%。
最近幾個月以來,國際油價一直處于下降通道,布倫特原油已經從高點下跌近 56%, 幅度超出市場預期,這也帶動了國內連降成品油價,占據航空公司40%的燃油成本也隨之降低。對此,一家航空公司的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雖然這期間航空公司也兩次下調國內航線的燃油附加費,但這部分對燃油波動帶來的影響只占70%左右。
申銀萬國就曾做過測算,假設耗油量不變的情況下,考慮燃油附加費,油價每下跌10%,南航、東航、國航對應利潤增厚分別為23億元、17億元及19億元,占2013年利潤的122%、53%及80%。
興業證券的最新研報更是指出,按照往年的傳統,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是航空淡季,這兩個季度虧損的概率也相對較大,但今年受益于油價大幅下跌和春節長寒假所帶動的冬春航季旅游客源的高速增長,2014年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航空公司實現盈利是大概率事件。
報告進一步預計,目前,國際油價同比已經下降30%左右,如果維持現有價格,預計2015年油價同比2014年下降20%左右。在考慮燃油附加費下滑的情況下,2015年南航、國航、東航對應增厚的利潤分別為36.1億、32.5億和27.6億元。
飛機制造商的盛宴
不過,與券商相比,航空公司并沒有那么樂觀。“明年的市場需求并沒有明顯改善,而運力供給的增長則在10%以上,中高端客源需求受八項規定等的影響仍在,而新的航空公司還在不斷涌現,買飛機都是大手筆。”
2014年以來,包括云南瑞麗航空、福州航空、九元航空、青島航空等在內的新航空公司就陸續開航,2015年,仍會有正在籌建的航空公司陸續投入運營。
航空公司訂飛機的紅火,從飛機制造商今年的“收成”上就可見一斑。波音東北亞地區銷售副總裁毛毅山就對記者透露,2013年,波音向中國交付了差不多140架飛機,今年的交付量會更多,預計到年底的交付量會達到150到160架之間。“這是連續破紀錄的兩年。”
毛毅山預計,明年波音在中國的交付量會持續穩定在140到160架之間,“整個市場的蛋糕是在持續增長的,差不多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我們覺得還能強勁增長八到十年。”
而如果新訂購了飛機,要想迅速拿到機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你說要買737 MAX,我差不多只有到2021年的機位了,即使是傳統的737-800飛機,可能最早的機位也是到2017年。” 毛毅山透露,為了能夠讓航空公司盡早拿到飛機,波音一方面在全球協調租賃公司的飛機資源,一方面則在不斷提高產量。
波音民用飛機集團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裁蘭迪·廷塞思對記者透露,自2010年,波音737窄體飛機的月產量已經提升33%,目前每月生產42架,2017年增加到47架,2018年達到52架;波音787寬體飛機則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月產提升了三次,目前每月生產10架,2016年增加到12架,2019年底達到14架。
“我們認為,目前的國內航空市場已經出現了總量和結構過剩,尤其是傳統公司的運力供過于求,但新興的航空公司還是缺飛機,希望趁著油價低時加大運力投放。”上述航空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這令票價水平很難改善,今年的票價水平就普遍不如去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