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深陷“多事之秋” 多方期盼“安全之春”
2014年歲末,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亞洲航空公司QZ8501航班在從印度尼西亞飛往新加坡的途中失聯,機上載有162人,下落不明。
毋庸置疑,2014年成了世界民航業“多事之秋”的一年。一年中,世界空難和事故多達30起左右,超過1000人遭遇致命劫難,其中包括馬航MH370、MH17航班在內的6起民航事故和空難共導致700余人喪生。
難道今年的航空旅行變得比以往更加不安全了嗎?
盤點歷史上的重大空難以及上述6起致命空難,原因可謂各不相同,人為失誤、機械故障、軟件失靈、天氣異常、恐怖襲擊等等,不一而足。今年馬航接連發生兩起空難事故,一個迄今無從知曉到底發生了什么,飛機殘骸和機上人員葬身何處;一個到現在都無法確信誰應該對飛機墜毀負責。接二連三的航空事故難免讓人對航空旅行的安全狀況心存疑慮。
客觀地說,當我們回顧過去幾十年航空業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到一個大的趨勢,即航空安全總體上在不斷改善,并且這是發生在航空運輸業突飛猛進的大背景下的。從百萬架次民航重大事故率來看,近年來世界平均水平一般為0.5上下,中國為0.1上下。民航安全的改善得益于航空技術的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從統計數據看,飛機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盡管如此,2014年民航安全領域“多事之秋”仍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些空難表明,航空安全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短板,如何進一步預防空難事故、提高空難搜救效率,是各界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民航業有一個好的傳統,針對每一起空難和事故,都要盡量查明真相,還原事故緣由,以期改進技術、管理。當然,民航安全不僅僅是民航業一個領域的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領域,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當務之急,是要改進全球航班追蹤監控技術和體系,力爭早日實現全球民航飛行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及時處理。MH370失聯之后,對于航班行蹤和機上情景遲遲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這一教訓是深刻的。亞航此次失聯的情況可能沒有MH370航班那么復雜,但依然在失聯之后相當長時間內無法掌握必要信息。要更有效、及時追蹤全球航班,現有技術已經可以滿足需要,但不客氣地講,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對技術成本的商業考慮影響了技術的采納。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權衡商業利益和航空安全之間的關系時,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不言而喻的。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2014年民航“多事之秋”已在世界范圍內觸發航空安全大討論,官方和民間都各抒己見,獻計獻策。國際民航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及有關航空當局正在研究如何改進航班追蹤體系,減少和消除安全盲點,提高空難事故搜救效率,以及航班飛經戰亂和存在隱患地區的預警和規避。
“多事之秋”并非民航安全的宿命。即使像亞航這樣低成本、低票價的航空公司也并不必然與“不安全”畫等號,該公司成立10多年來,安全和運行紀錄總體良好,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亞航的口號是“現在人人都能飛”,這句話的英文被醒目地油漆在每一架亞航班機上。對于世界民航業來說,做到“現在人人都能飛”,是值得稱道的,做到“現在人人都能飛得安全”,更是值得追求的。為此,國際社會需要協力打造民航“安全之春”,不讓悲劇重演。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盤點亞航客機失聯已知與未知信息
- 下一篇:英外交部證實失聯亞航乘客中唯一英籍人為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