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飛機再失聯 實時監控全球飛行數據迫在眉睫
據報道,印尼警察總長稱,2014年12月28日失聯的印尼亞航QZ8501航班上的一位乘客沒有關手機,而正是這微弱的手機信號讓運營商鎖定了位置,并協助搜救隊進行搜救。
由印尼泗水飛往新加坡的亞航QZ8501航班12月28日與雅加達塔臺失聯,經過多國聯合搜救、尋找,兩天后才發現該航班殘骸,確定了失事地點。而在此之前的2014年3月8日,馬航MH370航班神秘失蹤。至今仍然沒有發現殘骸或任何有關該客機的訊息。
在手機、無線通信已經十分普及,人類已經實現了“太空漫步”的今天,一部手機的丟失,都能被無處不在的網絡,千方百計地找到。而載滿上百名乘客的大型客機,卻在飛行過程中莫名其妙地消失,最終還要靠一部手機的信號確定失事位置。這簡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與飛行中的飛行器保持即時聯系,這里面有什么技術障礙或其他障礙嗎?記者就此采訪了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來自中國大陸的電信專家趙厚麟先生。
記者:從國際電聯的角度,可以開展哪些工作為未來的航空管制,為減少飛機失聯或失聯后盡快找到飛機提供便利?
趙厚麟:今年空難頻發,人員傷亡很大。MH370失事后至今未找到蹤跡。前幾天又發生亞航客機失聯、失事的不幸事件。與飛行中的飛行器保持聯系,為飛行器提供導航服務和安全服務,一旦失聯后提供尋找飛行器下落的線索等,這些都需要現代無線電通信技術的支撐。
國際電聯在MH370失聯后已經啟動相關專題研究,在剛剛結束的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上,國際電聯全體成員一致同意, 請國際電聯負責制定全球無線電頻譜資源分配,并為新的無線電通信技術安排適當頻譜。“2015世界無線電大會”將把有關課題緊急列入大會議程加以討論。國際電聯要積極配合國際民航組織(ICAO)參與有關研究活動。
記者:您曾經說過,可為航空多開放一些頻譜資源,但航空的海量數據處理又非電聯一家能夠做到。那么,如何從提高可操作性上入手,使航空業盡可能快地利用上電聯的技術和通盤管理優勢?
趙厚麟:目前要實現全球飛行數據的全面實時監控,從跟蹤技術、采集數據等角度,雖然需要強化技術,但并沒有大的問題。可是,正如你所說,航空業業務數據的處理不是國際電聯的業務范圍。國際電聯在這方面的貢獻,主要是提供新的通信連接技術,提供航空業需要的專用頻譜。通信行業擁有的現代化公用網絡,云計算應用和管理,現代通信技術開發和研究成果都可以用于改善和提高航空業的實時通信,實時跟蹤和定位,實時處理緊急情況等業務。國際電聯將鼓勵全球通信專家在航空業所需要的任何技術領域內予以協助。國際電聯正在與各有關國際機構、組織積極聯系,努力協調,爭取早日實現全球飛行數據的全面實時監控。
記者:作為電聯的會員國,特別是在您任國際電聯“一把手”的情況下,中國能否就此問題主動提出什么建議或意見或作出什么舉措,為解決這個全世界都關心的實際問題帶個頭?
趙厚麟:空難是個難以預測也無法完全避免的人類社會的災難,各國都需要積極應對。中國尚未出現過失聯飛機完全失蹤的實例,但中國積極參與搜尋這兩架失聯飛機的工作。MH370乘客中有許多中國人, 因此也可以說,中國在這方面也有切膚之痛!我希望,中國的航空專家,通信專家和其他相關專家與世界同行一起,都能把提高飛行器安全,不留盲區地實時與飛行器保持聯系,為飛行器提供更可靠的報警和定位裝置作為緊迫課題加以研究,盡快提出解決方案,并付諸實施。我深信,中國有能力為此作出貢獻。
記者:除了為航空多開放一些頻譜資源外,您在這個問題上還有什么建議嗎?
趙厚麟:據說,航空運輸是所有公共運輸手段中安全系數最高的,人員傷亡最少的。不過,空難一直是航空業的噩夢。我近日看到有關報道,70%左右的空難屬于人為失誤所致。新技術的運用能提高飛行安全系數,也能提高對失事飛機尋找和定位的準確率。希望各國相關部門進一步提高對民用航空器飛行安全的重視,調動各方資源,加大科研力度,引進新技術新手段,確保飛行安全,盡量避免這種慘劇的發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