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內地航空業未在油價下跌大潮中受惠
港媒稱,近期油價大跌,對內地航空公司來說,所遭受的打擊或比其他地區的同行更大,因為國內油價并沒有跟隨國際市場的跌幅。考慮到統一制定的燃油附加費也大減,內地油價的跌幅較海外小得多。
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15日報道,內地一家航空公司的前高層人員表示,中國以外的油價均大幅下跌,令海外航空業受益,但國內航空公司享受不到這樣的好處,只能白白羨慕。
盡管原油價格跌至五年新低,而且沒有反彈跡象,但該高層人員表示,內地大幅削減國內航空公司可向乘客收取的燃油附加費,以至這方面的收入減少。
眾所周知,中國內地因17%的進口稅和其他原因,油價高于外界水平,直到前一個月根據國際基準價調整后,才跟隨全國趨勢下降。
同樣,內地的航空燃料由國有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獨家供應,業內人士估計,燃料價較海外市場水平高出至少兩成。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本月國內航空燃油價格降至每噸4796元,是2009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截至今年1月2日,國際燃油價格為每桶71.7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493元。
交銀國際分析師鄭碧海表示,可以說國泰航空較內地同行擁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因為國泰能夠以國際市場價購入較廉宜的燃料,但由于國泰實行的對沖策略,這種優勢會被部分抵銷。
中國民用航空局數據顯示,內地國內航空燃料價格從2014年1月的7289元下跌了34%。
兩個數據的跌幅,都較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的減幅為少。燃油附加費由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制定,不時作出調整。
自去年12月起,800公里以上航線附加費減半至30元,遠低于一年前的120元;而較短航程的附加費則于上月的30元減至10元,較2014年的70元低86%。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假設全球航空公司均以現貨價格買油,在2014年油價大跌的影響之下,他們合共節省約203億美元。
鄭碧海指出,內地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中,國航略有優勢,因為其國際業務較多,當旗下航機飛往中國以外地區時,可以趁機買入燃油。
瑞銀亞洲交運行業分析師連沛堃表示,整體而言,亞洲航空公司之中,臺灣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以及大韓航空和加魯達印尼航空公司將因油價下跌而受惠更多,因為燃油開支占這些公司的總開支比例較大,而且他們的燃油對沖較少,附加費覆蓋率也較低。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新加坡和哥斯達黎加簽署天空開放協定
- 下一篇:王志清會見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一行